设计了抗日根据地货币的艺术家,你知道吗沈

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图说:《雪后》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摄

“柔如垂柳坚如竹——沈柔坚艺术回顾展”于今天在中华艺术宫0米层15、16展厅开幕,今年是沈柔坚诞辰一百周年,又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年为这位在中国和上海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都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做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展,是对他一生艺术成就最好的回顾。他用版画的形式为新四军根据地盐阜银行和邮局创作了货币和邮票的模板,成为苏北根据地货币设计第一人。

图说:沈柔坚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生照 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摄

于抗日的枪炮中见刻刀

沈柔坚年生于福建,在抗战期间作为新四军战地服务美术团团长,以刻刀代枪炮,用版画创作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饱含深情地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沈柔坚任职上海美术家协会,在担任协会主席期间,积极推动上海美术创作、展览、交流等活动,在八十年代参与发起的“海平线绘画联展”,成为上海地区重要的艺术交流展示平台。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创作了一批反映上海建设面貌和城市风貌的套色版画作品,成为新中国版画地方学派中上海版画的中坚力量。他还担任《辞海》美术科目主编、《中国美术辞典》主编,为中国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梳理和规范做出贡献。

图说:《拉纤者》 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摄

此次展览以时代变更为线索分为“战时的美术工作者”、“新中国建设的记录者”、“海上艺术的前行者”和“永远怀念您”四个章节共9个版块,综合展示了沈柔坚生平创作的版画、水彩、油画及国画等各门类的艺术作品共计件/组。

于木刻的钞票中见细腻

在展览中的“战时的美术工作者”部分,得以一窥新四军时期的美术作品脉络。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画了许多作战前线和后方生活的速写,他在年盐阜区根据地开始建立银行时,受银行行长骆耕漠之托,用木刻图案形式刻制钞票。当时,“年”的“9”字刻反了,沈柔坚问重刻如何?银行同志说,不要紧,这样更假不了。

图说:木刻图案形式刻制钞票 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摄

沈柔坚的夫人王慕兰对晚报记者感叹,在沈柔坚上一次办展览时,尚有许多战友来参观,他们还彼此间笑言:“我曾经用过你设计的钞票呢。”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

年沈柔坚逝世后,他的夫人王慕兰及子女沈黎、沈钢为实现他的遗愿,向上海图书馆捐赠沈柔坚的书画作品、文集手稿及名人信札等余件,向上海美术馆捐献沈柔坚的86件作品及他收藏的22件名家书画,并筹资成立沈柔坚艺术基金,奖励优秀青年艺术家,延续至今。

图说:接受采访的王慕兰 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摄

于粗旷的风格中见柔情

这次展览展出的有沈柔坚在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创作的版画和石版年画作品主要有《拉纤者》《拾草》《田野》《庆功图》《为了正义》等,五十年代后创作的版画和水彩画作品主要有《雪后》《船坞中》、版画《歌德故居》《河水让路》、《南海渔船》、水彩画《红场一角》等。

与沈柔坚同时代艺术家的版画艺术作品,大都受到德国版家柯勒惠支的影响而风格趋于粗旷,沈柔坚则于豪率中见精微,于有力的斗争中见柔情,一如他的名字,至柔至坚。

图说:《歌德故居》版画\色彩稿 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摄

尤其是创作于年的版画《雪后》,画家以宁静的抒情的雪夜表现美好的意愿,寒冷之夜的情调浓而冷,此景却透着人性的温暖。当时的生活基调是昂扬的,很少画家敢游离于重大主题之外,而此时的雪夜美如画,如听到画家内心的独白,如听到夜曲。

王慕兰透露,此番展出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里的收藏,历年来积累下来的累累画作,放不下,就在家里的厨房边上辟出一个储藏室安放。每逢梅雨季节,或者阴雨连绵的时节,沈柔坚的儿女总会去那里翻动翻动,把父亲的画作拿出来晒晒太阳,放入点樟脑丸,纵然如此,一些在中华艺术宫里展出的画作上仍然依稀能分辨出几点霉斑。

展览上还展出了新中国建立不久,沈柔坚与林风眠、关良、吴大羽等的通信手稿,随意挥洒的笔迹,在显示画家们之间深情厚谊的同时,十分具有信息量。

展览持续至年3月31日。(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