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蓓艳水墨香气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

北京中科白癜风刘云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9302.html

《绿水青山—春分》创作感言

《绿水青山—春分》是我预备创作的《绿水青山系列》作品中的一幅,也是最早创作完成的作品。绿水青山系列创作构思来源于我对祖国山河、家乡美景的热爱,有感于祖国山川的美好,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

年3月,我曾和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余名师生一起来到美丽的浙江温州楠溪江畔,投入到“五水共治”运动中去。我们画河工,跟着河长去巡河,走访治水第一线,亲身经历绿水青山,美丽乡村,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内心也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想用手中的画笔和木刻刀记录这一切,记录下这个美好的时代。

《绿水青山—秋分》90xcm木版水印

《绿水青山—春分》是我最想表现的画面。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南方的山林树木吐翠,水汽充足,水稻田里禾苗星星点点,阡陌纵横。这一切的美景对我这个从小生长在江南的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于是,我很快便在脑海里勾勒出画面,开始着手草图的绘制。从草图到制版,我没有过多的纠结,一切仿佛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在版种的选择上,我也毫不犹豫,水印木刻是我表现这个画面的最佳选择。

水印木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版画形式,自唐代延续至今,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可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印版画的创作与探索。自年开始创作的《南方的山》系列作品广受好评。曾多次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在多年的版画创作中,我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语言。在画面的构图上大开大合,布局合理,独具匠心。善于运用点线面等元素使画面语言丰富多变。在多年的水印木版画创作中慢慢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手段,包括对板材的选择,纸张,印刷技术都颇有独到的见解。《绿水青山》系列创作,突破水印版画在尺寸上的限制,单幅作品将达到厘米乘90厘米,并将采用整块木板一次印刷而成。制作难度和周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希望能对中国现代水印版画创作的促进与发展做出一次新的尝试。

(文/邵蓓艳)

《绿水青山—谷雨》90xcm木版水印

《绿水青山—冬至》90xcm木版水印

艺术家访谈

问:你现在的作品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邵:关于作品风格,我认为并不应该是单一的,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艺术家的风格形成。我从就读美院附中开始真正踏上专业的艺术道路,之后考入版画系直至研究生毕业,始终在摸索和探寻自己的作品风格。在这三十余年间,时代在飞速地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悄悄地改变,艺术的形式更加多元,而我也曾迷失在这骤然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中。何为“真”?何为“美”?在我心底始终还存留着最初的理想。当一切归于平静,身边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存在,是我最想表达的画面。

“轻松、淡雅,带着淡淡的水墨香气。”这是许多人对我的水印版画的印象。事实上,我最早接触水印版画是在版画系读本科的时候,当时的印象就是这个技法太难了,印的时候不是水多炸了,就是水少粘纸。总之,成功概率太低,能印出张像样的交作业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创作,我都选择了木板油印。真正喜欢并选择水印木刻作为我的创作手法是在工作以后。当我爱上杭州,真正体会到江南的美丽的时候,我发现,油印木刻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我对画面的需求,而水印版画看似难以控制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确实让我为之着迷。就这样,我在反复的失败中摸索到了现在。我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风格,每一幅作品都是我由感而发,但是,我考虑过作品的主题与系列。《南方的山》系列我反复地修改推敲,陆陆续续做了十年,目前也只有六幅,《绿水青山》系列还在创作过程中。我并不以为现在的风格会一直伴随我将来的创作,我要坚守的是我对美的认知与体会以及内心的感受。

《京杭大运河—杭州风情》40x.5cm木版水印

问:中国传统美学是如何影响你的创作?

邵:我是一个科班出身的人,从附中到研究生,接受了11年学院美术教育。在学习期间,更多地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以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