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登勃朗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1)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2)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灼热缭绕陡峭一如即往

B.翌日浮燥打嗝五彩斑斓

C.巍峨妩媚瞬息物有所值

D.蔓廷逗留可悯皑皑白雪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云彩像一位艺术大师,让雪山增添了不尽的神奇。时而云蒸霞蔚,玉龙山________;时而碧空如水,________;时而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________;时而晚霞似火,雪峰如披红纱,________。

A.时隐时现晶莹耀眼 

娇艳妩媚冈峦翠碧

B.时隐时现晶莹耀眼

冈峦翠碧娇艳妩媚

C.娇艳妩媚冈峦翠碧

晶莹耀眼时隐时现

D.晶莹耀眼时隐时现

娇艳妩媚冈峦翠碧

4.下列红色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到春暖花开之时,都会有不同种类的大量飞鸟聚集而来,可谓络绎不绝。

B.对犯错的学生,张老师也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他们。

C.李白作的诗清新脱俗,“诗仙”的美名名副其实。

D.春水涨了,在山间轻歌曼舞、浅斟低唱;枝头青了,让那春天的意气四处飞扬。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

B.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

D.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

二、自由阅读全文,文本探究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一概不顾”“腾空而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提升素养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原文有删改)

1.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考链接

1.(江西中考)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贵州贵阳中考)根据材料,完成第(1)~(3)题。

“百姓富·生态美”是贵州省关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美好蓝图。富,既要物质富,也要精神富;美,既要自然美,也要人文美。为了让学生在经典中陶冶情操、涤荡心灵,黔程中学于6月18日下午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1)学校准备邀请校外辅导员李老师担任评委团主席,下面是学生会组织委员小王电话邀请李老师时说的话,其中有两处需要修改,请改正。

小王:“李老师,您好!我是小王。①我们将举行一个活动,②想邀请您荣幸地来。”

原句:我是小王。

改为:我是黔程中学学生会组织委员小王。

3下面是评分规则草稿,不适合此次比赛的一项是()

A.衣着得体大方,举止亲切自然,精神饱满。

B.字迹工整美观,布局设计合理,排列整齐。

C.内容健康向上,感情饱满真挚,能够脱稿。

D.语音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表达自然。

(3)在活动当天,小王向参赛选手交代相关事宜。请根据活动流程图,把小王说的话补写完整,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活动流程图

选手抽签时间:13:20地点:礼堂嘉宾点评校长颁奖

小王:“请参赛选手注意比赛的流程。①;然后,根据抽签的顺序举行比赛,同时,评委为选手打分;②;最后,请校长颁奖。”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1)suìkàntuānchán

(2)shèqióngsǒngjù

2.C

解析:A.“即”应为“既”。B.“燥”应为“躁”。D.“廷”应为“延”。

3.B

解析: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筛选。或者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例如从“云蒸霞蔚”可以判断出能够形容玉龙山的词语是“时隐时现”,与“碧空如水”相衔接的只能是“晶莹耀眼”,与“雪峰皎洁”对应的是“冈峦叠翠”,从句末的“晚霞似火”“如披红纱”进行判断,与之相吻合的词语就只有“娇艳妩媚”了,所以选B。

4.A

解析:“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于形容飞鸟聚集不恰当。

5.C

解析:“说”字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

二、自由阅读全文,文本探究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4.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5.“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运用语言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车夫车技的娴熟及狂妄自信的性格,为后文写下山的惊险旅途埋下伏笔。

7.分析“一概不顾”“腾空而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一概不顾”写出了马车的速度之快,“腾空而起”写出了行进路途的危险,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在下山途中路途惊险刺激的情形。

三、课外阅读,提升素养

9.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两段主要写了冒雨登山的缘由。

10.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把全文串联起来,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印象,给人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

11.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12.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作用:创设意境,常人很少见到雨中的泰山,写出泰山独特的美;与题目及结尾呼应,“敢于”在雨中登山,更显出作者的勇气及决心,更能鼓舞人。

四、中考链接

14.B解析从横线后的“春季”“夏季”可以知道应填和季节有关的句子,排除C项。D项应是总结句,也不合适。从语意关系看,填入的句子是为了自然引出不同季节看梯田的样子不同,不存在转折关系,应排除A项。

15.(1)①我校将于6月18日下午举行经典诵读比赛。②如果您能来担任评委团主席,我们将倍感荣幸。

(2)B

(3)①首先,请各位13:20到礼堂抽签 ②接着,请嘉宾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