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卢宝剑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剑”。80年代初,松溪人恢复失传多年的湛卢宝剑生产,湛卢剑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健身、装饰、收藏的珍品。
位于松溪县城的武夷山水品牌店湛卢文化产品
“我最近在研究一款新茶刀,不但实用,还可以做收藏品。”有着30多年铸剑经历的松溪匠人叶向春是松溪当地人,他以古剑“青虹”为名,成立福建青虹剑业有限公司,从事宝剑、宝刀、茶刀、版画刀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在潜心学习松溪古法宝剑锻造技艺的基础上,叶向春研发出的青虹茶刀产品古朴典雅、刚柔并济,走俏市场。其中,“金钱鼠”“行云流水”“星空”等茶刀在国内国际上屡获大奖,并在各大旅游推介会上受到游客青睐。
“青虹茶刀一直在不断创新,会结合客户需求设计款式,这就是我们产品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叶向春用创新精神为锻造高端刀剑注入文化价值。
叶向春的锻造技艺
“陨铁剑”是叶向春另一得意之作,这是外空陨铁与古法技艺的经典碰撞,他翻阅了大量古籍和相关文献,挑选了优质陨石和钢铁,经过科学配比和反复打磨,在不断的试错和改良后,最终锻造而成。陨铁铸剑,可比寻常刀剑更耐腐更锋利。
精湛的古法铸剑技艺还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年11月,叶向春有幸参加武侠动作片《天师伏魔录》电影发布会,并出演一代铸剑大师——欧冶子,他觉得这既是对湛卢剑的宣传,也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叶向春表示,目前自己正在和闽籍导演邵显达合作拍摄电影《湛卢剑》《鲁智深之天涯路》等作品,继续投入对湛卢宝剑铸造技艺的宣传。
叶向春作品展示
一次次回炉重炼,一次次精雕细琢,一次次挥汗如雨,叶向春在锻造锤炼之间、水火交融之际,以坚忍不拔的工匠精神传承着松溪古法铸剑技艺,让传统工艺实现了现代的绽放,砺出了新的锋芒。
青瓷翠色好工艺
“宝剑赠英雄,青瓷送美人”。松溪青瓷的瓷器通体流青滴翠,玲珑剔透,优美雅丽,而青瓷送美人,自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
雕刻青瓷器形
松溪青瓷已有千年历史,在宋朝已蜚声海内外,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改革开放后,松溪人在挖掘濒临失传的“珠光青瓷”工艺基础上,研制出“类冰如玉、千峰翠色”的九龙窑系列青瓷。
黄德财的青瓷作品
黄德财正在欣赏自己烧制的松溪青瓷作
九龙窑是福建省瓷窑史上第一个借鉴龙泉窑的工艺,在北宋初期,松溪九龙窑生产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流传到世界各地。据资料考究,九龙窑一窑可装置二万件瓷器,七日烧成一窑,每月产量约十万件。从出土的瓷器来看,质地坚硬、工艺精巧、纹饰精细。“我们在这里烧窑一年了,出来不少好作品。”今年46岁的黄德财是一名雕刻工艺美术师,入行7年。年8月17日,松溪县举行宋代青瓷恢复生产开窑仪式后,黄德财和他的师兄弟们一起研究、烧制青瓷。
松溪青瓷九龙窑口
《闽北陶瓷》述:“台湾海峡之间的澎湖列岛,也是中国古陶瓷海上贸易的转运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岛上考古发掘的福建窑口的青瓷器,数量很多,有刻画花的,印花的和内底涩圈的线环青瓷器,胎釉形制工艺作风颇与闽北的窑口相一致,相当部分属于闽北松溪、浦城、南平等地的产品。”
版画印象好笔法
年,松溪县文化馆创办女子版画班,开启了群众版画创作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于年6月,松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之乡”,年县政府设立松溪县版画院。全县有以教师、工人、农民为主的骨干创作人员多人。全县现有余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农民画展、第九届全国美展、福建省第三届书画展等,并有多幅作品获全国、省、市美术作品奖。
版画是刀刃上的风光
“我很希望我们的版画技艺可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推陈出新。”年生的严希铭是一名松溪版画院专职画师,如今依然坚守在松溪版画院的工作岗位上,他的版画作品《晨曦》年在《闽北日报》上发表;《远去的歌》入选“福建省庆祝建国55周年美展”,被神州版画博物馆收藏;《翡翠家园》入选纪念“中国新兴版画运动75周年暨鲁迅诞辰周年藏书票展”。近年来,松溪县版画艺术创作者以松溪版画院和民间版画协会为阵地,积极开展民间版画艺术创作。目前,松溪县有专职和业余版画创作者百余人,学生版画爱好者千余人。
参观版画作品
松溪版画秉承古代建安刻版印刷遗风和新兴版画的精髓,以其独特的个性、生动的造型、淳朴厚重而著称。版画以闽北生活为创作源泉,版种以黑白木刻、绝版套色木刻为主,创新了砖刻绝版的新品种,在中国民间版画艺苑中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地位。版画作者们共创作了多件作品,其中多件次作品先后入选国家、省级展览,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严希铭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创作
松溪民间版画院和民间版画协会,采取请进来、送上去、去出去、常下去的办法,不断提高作者创作水平。组织骨干创作队伍深入研究和总结版画创作的规律和技法,充分发挥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努力挖掘湛卢文化底蕴,将乡土文化融入版画这一艺术圣殿,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气息的,题材丰富,版种多样,手法新颖,刻作精致,充分反映实践生活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版画艺术精品。
松溪三宝样样绝,湛卢文化代代传。(黄杰敏陈瑜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