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和长安画派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中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

20世纪的60年代,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人称长安画派。由石鲁、赵望云、李梓盛等画家为代表。

一南一北,各有主张和技艺,同时画风也带有南北不同的地域特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老汉石鲁

采莲图石鲁

高山黄河石鲁

石鲁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他早年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进入创作期以后,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和50年代,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宣传社会革命,代表作有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60年代,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花鸟画成为长安画派较有影响力的画家。第三阶段70年代,他以花鸟大写意为主,创作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诗、书、画、印,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以强力提按的用笔和激烈抒情的品格构成了对传统书画的变革,成为书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艺术家。

鹰高剑父

孔雀高剑父

三秋图高剑父

高剑父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国画,反对将传统绘画定于一尊,主张折中,即一方面折中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中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在创作上,他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很高造诣,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另外,他还长于书法,喜用鸡毫笔,风格雄厚奇拙。《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巴山之晨赵望云

赵望云作品

巴山新村赵望云

赵望云平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面向生活,画风质朴浑厚,骨高气雄。以人物、山水著称。作品的创作内容十分广泛:农民、工人、各少数民族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塞外的辽阔草原、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风沙弥漫的弋壁滩、三门峡水利工程、宝成铁路建设工地、南海之滨、西北高原……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保留有他反映祖国风貌的佳作。

鹰高奇峰

鸳鸯荷花图高奇峰

高奇峰作品

高奇峰的山水画,雄健、俊美。这类雄壮的形象常与他伤时感世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形式和日本画法,在注重写生的同时又长于用色和水墨的渲染,具有用笔雄健、敷色湿润、形象生动的特点。所画月夜、冬雪等景物常有一种清丽秀润、晶莹光洁的意韵。他画翎毛走兽,或奔逸或细润,不拘成法,其风格在雄健与俊美之间,晚期作品多粗犷豪迈的写意之体。他的书法用笔跌宕,气味苍莽高古。

李梓盛作品

清白李梓盛

漓江小景李梓盛

李梓盛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协、西北中苏友协干部,西北美协理事、秘书长,《西北画报》副社长,年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顾问等。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届常务理事。作品有《家在汉水边》、《刘志丹打土围子》、《桑山行》、《江清山秀》、《漓江风光》等。

螳螂捕蝉陈树人

梅花书屋陈树人

岭南春色陈树人

陈树人(-),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画家。早年随其岳父居廉学画。东渡日本求学,先后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京都美术学校绘画科及东京国立大学文学系。归国后与高剑父、高奇峰开创岭南画派,被称为岭南三杰。年受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党美洲加拿大总支部部长,回国后历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部长、广东省政务厅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从政之余,仍不忘绘画,以其山水、花鸟、走兽,著称于世。

你喜欢长安画派还是岭南画派???一起来评论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