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木刻 >> 木刻资源 >> 民间艺术家杨宗新

民间艺术家杨宗新

杨宗新,年生,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人,民间艺术家。他醉心于民间艺术,研究、整理、发掘剪纸文化、醋文化、三晋饮食文化、砖雕文化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杨宗新酷爱剪纸,从小就喜欢在民间搜集传统剪纸旧底样,并学其精华。他和剪纸之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厚感情。如今,剪纸更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国演义》故事中的各路英雄、农家人四季光景的剪影、民间婚丧嫁娶的民俗活动等,都在他的剪纸作品中表现得惟妙惟肖。他创作的《中国古神话传说系列》中的"后羿射日",全图红底,火苗四溅,寓九日灼地,涂炭生灵,后羿怒发冲冠,双目圆睁,过人双臂拉满顶天立地之弓射向如豆之渺小的红日。真是"十斤狮子九斤头",夸张得再不能夸张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随之跃然纸上。

山西剪纸研究会原会长段改芳曾在《人民日报》《山西工商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杨宗新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较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而发展了剪纸艺术!”年10月,他的剪纸《金陵十二钗》(彩剪)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万件民间艺术珍品展金奖。年2月,他的《清徐民间闹元宵系列》被文化部收藏。他的剪纸作品还多次赴太原、成都、北京、香港、德国等城市、地区和国家展出。

梅花香自古寒来。杨宗新剪纸的成功,首先是他有一股子广泛涉猎精神。为了剪纸,他博览了历史文物、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为了剪纸,他钻研了皮影制作、绘画线描、木刻刀法等艺术;为了剪纸,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购买了满屋满架的书。

他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力传承抢救剪纸艺术,创作了大量剪纸作品;潜心研究整理《山西太原面食》《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等;收集了大量剪纸艺术、醋文化、三晋饮食文化方面的理论与史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是清徐砖雕的传承人,系统地对清徐砖雕进行了归类和研究。为了解清徐砖雕发生、发展的历史渊源,他从地方志书、文史资料中一点点的钩沉,挖掘与砖雕甚至与民间雕刻有关的微光片羽似的历史资料。为传承清徐砖雕艺术,年6月,他起草了清徐砖雕申报书,后来清徐砖雕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还为兴县蔡家崖纪念馆先后绘制了《黄河魂》《鱼水情》《秋收忙》等二十余幅砖雕作品,并参与了朔州市中心广场的历史文字内容绘画艺术的转换构思及艺术指导。

"小时候总看外婆剪纸,看的多了自己也就会剪了,剪多了就慢慢琢磨起门道来。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想让这门艺术能好好传下去。"古老而神秘的中华民间艺术,虽经千百年岁月的冲刷,仍没有丝毫的褪色。因为,在中华大地上,始终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像杨宗新一样的民间艺人在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正是他们的存在,作为“文化活化石”的民间艺术才得以完好保存并不断传承光大,才得以紧紧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彩。

近年来,杨宗新被太原市政府命名为“民间艺术名人”、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面对耀眼的荣誉,他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也没有片刻的停滞歇息,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传承、弘扬、创新。

作者:秦铭明

来源:方志山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