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政生:版画家,四川渠县人。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本科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版画艺委员委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戴政生的版画与众不同,作品的幅面较大,而且越来越大,他在极力扩展视觉空间、求其心理空间的延伸。散点式的构图,融入了符号组合、抽象意识、理性思考之现代艺术手法,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那些富于力度美的刀法组合、那些层次多变而和谐振动的黑白灰色调、显然使作者的激情得到自由的宣泄,作品的意蕴得到充分的展现。
戴政生黑白木刻《孝治天下》
年
xcm
巨幅黑白木刻版画《孝治天下》(与黄静合作),以汉代为背景、孔子经典著作《孝经》为主题思想,进行了构思和创意。作品重新发掘中华优秀“孝”文化,充满想象力与独特智慧,东方精神烙印和木刻魅力,是一件气势恢弘的中国当代版画艺术作品,对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及实现中国梦有着积极的意义。年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史诗美术大展》,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长期陈列于回廊中。
戴政生黑白木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局部
年
xcm
巨幅黑白木刻版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黄静合作),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发扬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品充满了正能量和精气神,展现建党百年艰难奋进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该作品年入选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等主办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珍藏。
戴政生套色木刻《华夏先贤系列神农》
年
xcm
戴政生是一个从精神上悟化传统与民间文化的当代艺术家。他自幼受传统文化及家庭的影响,养成了珍视中国文化,敬畏本土艺术的理念。上世纪八十年代,先生的艺术随着新思潮运动的推进而更新,朴素的情感转入理性的思考,从传统到当代,每一段路程都在拼搏,力求颠覆与超越。
戴政生套色木刻《华夏先贤系列仓颉》
年
xcm
戴政生长时期以来,在黑白木刻世界里“追忆那正在失落和消逝的精神家园”。在画家的艺术行为中,他用自己的艺术隐喻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观照。戴政生借助版画作为表达方式,用独特的黑白艺术语言和文化性格结合在一起,把创作思维提高到人类精神的理念高度,去阐释自己所在的时空方位。作者使命感贯穿于作品创作始终,是生命力的体现,是情感的体悟,同时也是艺术与文化信息的一个传递纽带。
戴政生套色木刻《华夏先贤系列老子》
年
xcm
艰辛、深情地艺术之旅
“仰望大巴山、巫山、武陵山脉重重叠叠,白云缓缓飘过;荡漾嘉陵江、乌江、长江急流,浪花翻滚,涛声依旧。我时刻追忆那正在失落和消逝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之魂似铸造的长剑在脑海里依然那么清晰、锋利、壮观、崇高和伟岸。长河、大地的悲欢,是我多少年来欲要述说和力图表现的情怀。我一做黑白木刻就很激动,我创作几米乃至十几米的超大黑白木刻经常处于亢奋之中。我竭尽全力破译那亘古的信息,让博大的自然与灿烂的文明相互交融。我认定和选择了黑白木刻这种纯粹、率真、概括、深刻、力度的艺术语汇,用钝涩的钢刀在坚韧的木版上纵横切割,冲撞撕裂,粗雕精刻。凿出曲直凹凸,粗细扭动的阴阳沟壑;刻出深沉永恒,象征明朗,凝重深沉的起伏山峦;我思绪畅爽、心悦傲横、似雷鸣咆哮、天马行空,驰骋在水天一色的苍茫时空之中。"
戴政生选择的黑白木刻艺术之路和二十年来几个系列巨幅版画的创作,都是艺术家精神世界、创造力、意志力与体力极限的挑战。在版画作品构思和素描稿完成后,翻印到木板上,以刀代笔、大刀阔斧的木刻,到版上一点一点磨印,都来自于他一双粗糙有力,异于常人“木刻版画家之手”。
戴政生所言:“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视觉一瞬的图像,保留了人类的过去、昨天和当下的信息,并影响、延伸至永远。要让今天的艺术承载当代人类的思想,穿越时空,去感知和触摸未来。“
深入本土挖掘人文资源
戴政生直面现实,探寻版画创作明天的指向。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蕴含巨大的资源和能量,她沉睡在那里。版画家在观照外面世界的同时应脚踏这片热土,对本土的人文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一个文化资源的基地。版画家一定要跨出这一步,理性地进入创新这个行列,让中国当代版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焕发出新的活力。
力量与诗意的展望
静观戴政生版画创作之路,他的版画不是现实的虚拟状态,而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对人类文明的认知和反思,对当代艺术创作意识的超越。
沉淀之后的精神颠覆了形式本身,像阶梯,力度、柔情、野性与诗意交叠,在戴政生的黑白木刻作品里都很好地呈现和释放。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已具有一种来自异幻空间的多重维度,这种维度在模糊了传统技艺的归属感的同时,将其作品的语意推向了当代观念——在冲突与和谐中寻找当代人文的归属感。在现代多元化艺术时代,戴政生穷尽一生去阐释一种艺术状态。他用黑与白的语言架起一座桥梁,让黑白木刻艺术驶入当代文化的时空隧道,走进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