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博推出跨年大展,方力钧版画堪称视觉

1月29日,“方力钧版画”展在湖南省博物馆拉开序幕。这是方力钧目前最全面、大型的版画展览,不少作品是第一次展出。展览可谓赏心悦目,堪称视觉盛宴,品后令人深思,笔者有幸得观此展,获益匪浅。

因受疫情,这次画展以线上直播的方式,方力钧携其策展团队和众多媒体进行线上“云”开幕直播互动。因此,展览现场人员并不像疫情暴发以前的展览开幕式那么“热闹”。

在“云”开幕仪式上,方力均只作了简短的发言,并向湖南省博物馆捐赠了一幅木刻版画,是他创作于年的新作。方力均坦言:版画是最适合表达他自己的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这条路一直走到现在。感谢他的坚持,让我们可以分享到他这么丰富的艺术美。

许多民众对版画可能比较陌生,其实这是一种古老的画种。版画始于印刷术,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各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版画出得最早的是中国。”这一说法已普遍得到国际上公认。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是我国唐朝咸通九年(年),刻印在《金刚经》扉页上的版画插图。版画随着时代更替,在艺术家们的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版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版画越来越受到美术工作者青睐,中国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令人瞩目的版画艺术家,方力钧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方力钧是中国当代艺术家,迄今已出版个人画册及相关出版物40多本,并被国内20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已在东西方的重要美术馆举办过50多次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40多家国内外重要公共机构收藏。

这次展览通过梳理方力钧年以来的件版画作品,来反映他在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此次展览不仅仅是方力钧从事版画创作以来的阶段性成果,呈现的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方力钧的艺术之路始于版画,但是人们所熟知的却是他作为当代艺术符号化的油画作品。通过此次展览,观众对方力钧的个人艺术成就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次所展作品都是方力钧38年来的重要版画作品,不但有平实、简洁的黑白木刻,亦有强烈、单纯色彩构成的套色木刻。超大尺幅的黑白、套色木刻版画及工具的改变,和在创作过程中诞生的独创版画技巧“乱刀法”等,一同延伸了版画创作的艺术时空。

本人对版画并不懂行,只限于以前在一些报刊杂志上看到过零星的插图之类的版画作品,说实在话,要不是有方力钧在现场讲解,或者一些懂行的参观者指点,我对他那些富于创新的作品还真的不太理解。

下面这一幅是他创作于年初的木刻版画,被广东美术馆收藏,据称这是方力钧展出和出版次数最多、也是被收藏最多的作品,总共八个版,黄色的光头布满长卷,大大小小紧挨在一起。脑袋下面几乎看不到手脚。画面呈暖黄色,犹如一群看热闹的人挤在阳光下,面部表情迥异,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被弱化,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符号的一堵面孔墙。其实,我的理解就像一部小说里不同个性的人物集中出场一样。这让我想到了他的展出作品都没有题目和署名,按方力钧的说法,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他不想用题目把作品框死。我觉得他言之有理。

下面这幅年创作的木刻版画(站在画作前的人就是方力均),是他在疫情期间创作的几十件作品之一,尺寸将近5米乘10米,由九组画面拼接而成。他大胆采用两色互补关系,以蓝紫色为背景,将大小不一黄橙相间的人物头像烘托出来。这幅版画与以往的不同,打破单一视角,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观赏,会有不同的视觉体验。画面中人物头像的排列组合,都是无秩序的随意性拼合,这体现了他更加多元的思考。

方力钧的艺术创作形式多样,涉及油画、版画、水墨、装置、陶艺等,部分作品已凝结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可以说方力钧的版画,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中国传统版画的概念和语言,凸显了艺术本体的个性、张力及时代图式,展现了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具有的国际视野与文化担当。

为一位画家提供两个大展厅及一条通道为其作品办展览,这在湖南省博物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走在方力钧版画作品前的我,看着那一幅幅倾注了他大量心血的作品,看着作品中那一张张表情怪异的面孔,我想到了人生百态,想到了人世的纷纭复杂,也联想到了目前的社会现象。

现场有人问我的观感,我说方力钧试图通过挤在一起的头像,想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手机普及后,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少了,感情也淡漠了不少,这种现状需要改变。也许这种社会现象激发了画家的灵感,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一种呼吁和提醒。

本人不是从事美术工作的,对绘画艺术也知之甚少,但看方力钧的版画展,却能够产生一定的共鸣,除了从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创作的启示外,还引发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求。#版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