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展出的“移动的时代之眼”,为新兴木刻运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被填补的空白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为没有多少原作举办“抗战时期木刻创作展”发愁时,和图书馆商量希望借一些当时的木刻画册作为补充。图书馆的同事梳理出抗战时期不少木刻文献和图册,其中包含了两盒木刻作品“画片”,这两盒“画片”让他大感意外。它们皆是民国新兴木刻的原作,且有相对集中的来源。
一个盒子皆是现代版画会成员之作,大部分可见于其出版物《现代版画》《木刻界》等,是罕见的完整系统收藏,开启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在现代版画研究的各项活动;
另一批木刻作品大多带有完整的衬纸和展览标签,标签包括“抗战八年木刻展览”“第四届全国木刻展览会”“全国木刻展览会”“全国木刻流动展”“广东广雅中学”5类。
李桦/《怒潮组画之一:起来》/黑白木刻/年
策展人盛葳谈到当时的发现,同样很兴奋。
“在以往收藏的木刻作品中,很少有这两样东西,他们赋予了这批版画更具体的身份。特别是这些标签,很清晰地表示他们来自于哪一个展览。”
顺着标签给到的线索,下一步的研究展开。
“这些展览和创作时间大致在年至年之间,填补了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的一项空白。”
盛葳介绍,中国现代版画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年到年的新兴木刻运动;年国共合作终止后产生的两个新领域——国统区的抗战版画和延安和平解放区的抗战版画;以及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木刻版画。
而年抗战胜利之后到年之间,因为作品很少,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这批版画,正好填补了目前中国版画史上缺少那个时间段。
野夫/《抢购风潮》/黑白木刻/年代不详
●
展签背后的中枢
标签显示这些展览有个共同点,都是在年至期间,由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主办。作为木刻巡展背后强有力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成为此次展览“移动的时代之眼”的重要呈现内容之一。
年6月,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上海成立,它的前身是原总部位于重庆的中国木刻研究会。协会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理事改选和杂志复刊,举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于9月18日在上海大新公司二楼画廊推出了“抗战八年木刻展”。
此次展览引起了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