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尚书红印校样本
年代:民国红印试刊本
一函两册棉连纸捻装
提要:拍品一函原装两册,品佳,朱墨粲然,纸张棉白。顾廷龙《尚书文字合编版刻样本跋》曾有详细阐述。年顾颉刚搜集诸本影刊,由顾廷龙影摹,北京文楷斋承梓。完工之初,不意北平沦陷,刊印暂告停顿。拍品为《尚书》“尧典”至“秦誓”五十篇,册中浮签累累,以木刻镌版印,作改定之用,又有墨笔校改甚夥,其中有“此笔细,修短些”;“此页刻手尚可”;“应改之字,务从原书勾摹上板”等批示。首尾尚无牌记、序跋,当为此书初版,朱印校改本,纸捻装订,据此可知古籍写样、上板、校字等诸多刻书工序,实物价值极高,册中墨笔批示,笔法与顾颉刚、顾廷龙书札文字相似,结合批示语气措辞,除二君之外,他人似不能为。据顾廷龙回忆,此本当印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文楷斋停业之前,海内所存无几。
尺寸不一
LOT皕忍堂模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全套蓝印本)张宗昌
年代:民国十五年掖县张氏皕忍堂摹刻本
十四函七十四册白纸线装
钤印:陆军上将勋位义威上将军印、义威上将军掖县张宗昌督刻印行
提要: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于开成二年()刻成,立于国子监太学,现存西安碑林。民国十五年()张宗昌皕忍堂请武进陶湘依石刻代为督刻付之梨枣,文字依善拓影摹刻板,残缺处按阮元覆刻宋椠10行经文双勾补足,使其内容完整。是书有红印本、蓝印本、墨印本三种,此为蓝印本。开本敞阔,纸墨上乘,雕版精良,为民国期间精刻精印本之一。拍品原函原装原签,煌煌巨册,书品甚佳,保存至今,至为难得。
此本牌记刊:“景刊唐开成石经,附贾刻孟子、严氏校文,岁在丙寅皕忍堂刊”,前刊民国十五年()张宗昌序、民国十六年()潘复序。内收《周易九卷略例一卷》、《尚书十三卷》、《毛诗二十卷》、《周礼十二卷》、《仪礼十七卷》、《礼记二十卷》、《春秋左传三十卷》、《公羊传十一卷》、《谷梁传十二卷》、《孝经一卷》、《论语十卷》、《尔雅三卷》、《五经文字三卷》、《九经字样一卷》,附刻清康熙贾三复补刻《孟子七卷》、严可均《唐石经校文十卷》。
33×22cm
LOT榕村全集四十卷李光地
年代:清乾隆精写刻本
两函十二册连史纸线装
钤印:今关天彭藏书之印、黄金台客
提要:榕村全集。四十卷。清李光地撰。初刊于乾隆元年(年),由李光地孙李清植整理刊行。是书四十卷中,含文三十四卷,诗五卷,赋一卷。《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页著录。后道光初年重刊《榕村全集》本,由其后代李師洛、李國香、李嘉会等人搜集整理刊行,补入诗选八卷首一卷别集五卷。拍品首册末尾有前人题跋,言此书旧为日本汉学家今关天彭所藏并赠。此书初印原刻极稀见,拍场仅见零散残本,且印工较后,亦或道光刊本。全套初刻初印仅见此。
李光地,字晋卿,号榕村。生于明崇祯十五年(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年)。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三藩之乱时,曾派人引道清军击郑成功军,建议取台湾,官至吏部尚书兼巡抚,拜文学阁大学士。精经学、乐律、历算、音韵等。一生倡理学,为康熙时“主持正学”之中坚。奉命主编《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著有《榕村全集》、《榕村语录》、《周易通论》、《尚书解义》等多书。
23.5×16.4cm
LOT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张廷玉
年代:道光丙戌四川布政使司刻本
两函二十册白纸线装
提要:拍品原函原装原签,白纸墨浓,品相如新。计二十册七十八卷全帙。道光丙戌四川巡抚戴三锡等据殿本翻,成都梓人文三凤雕刻。该书是清代第一部官修大型综合性农书,由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四十余人纂修而成。收录农桑版画数百幅,绘刻传神,线条流畅,其中部分为双面连式,极具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25.5×17cm
LOT黄葆年批校本古诗源十四卷长洲沈德潜
年代:康熙沈德潜家宅竹嘯軒刻本
四册竹纸线装
提要:诗必盛唐,此为沈德潜选诗名作之一,也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拍品原装四册十四卷全,内有黄葆年通篇批校,并落款长跋。黄葆年,字锡朋,一作隰朋,号希平。清末泰州人。光绪九年进士,历任山东临淄、滋阳、朝城、莱阳、滕县、福山、泗水知县。光绪二十八年辞官,后在苏州十全街创办归群草堂,聚众讲学,徒众万余人,被称为“太谷学派集大成者”。
25×15.8cm
LOT庄子南华真经四卷
年代:明万历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
一函四册白棉纸线装
钤印:齐伋、闵氏遇五
提要:拍品一函原装四册全,品相极佳。是书与《周易》、《老子》并称为道家“三玄”,是一部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的寓言杰作典范,其丰富的内容与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正文字体长方,墨色刷印;郭象注语及圈点朱色刷印于天头及行间。书首有序,正文四卷,音义附后。行间眉端楷体朱色套印。另有朱笔有小楷批校。书尾刊印“西吴闵齐伋遇五父校”9字,并钤白文“齐伋”、朱文“闵氏遇五”印章各一方。朱墨灿然,行格舒朗,用纸洁白,初印。为闵氏套印精品之一。闵齐伋,字寓五,湖州乌程人。以刻书为事,因印刷技艺完美而名声大振。与著名刻书家、著作家凌蒙初齐名,所刻印之书世称“闵凌套印本”。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道家类;《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著录;《明代闵凌刻套印本图录》著录。
26.7×17.3cm
LOT明闵齐伋刻双色套印春秋左传十五卷孙月峰
年代:明万历丙辰闵刻双色套印本
八册竹纸线装
提要:拍品原装八册十五卷全,前有万历西吴韩敬序文。明孙月峰批点、朱墨套印本,明万历四十四年吴兴闵齐伋与其兄闵齐华刊印的第一部套印本书籍。首收闵齐伋所作“闵氏家刻分次春秋左传凡例”讲述刻印此书之经过及特点。每卷末刊印“万历丙辰夏吴兴闵齐华闵齐伋闵象泰分次经传”字样。正文墨色,眉端及正文中皆镌硃评,孙氏批点用行书上板,揽卷之下,朱墨璨然,甚为悦目。万历间,闵齐伋之父于京城得到孙矿(号月峰)手批《左传》,便嘱其子刊刻广布,以嘉惠士林,遂成此经典之作。孙矿为万历朝兵部尚书,学识渊博,从政之余,极喜批校经史。因其与闵氏关系亲密,故批点之作多由闵氏刊行。闵氏亦不惜工本为之刊印,“经传用墨,批评以朱,校雠不啻三五,而钱刀之靡,非所计矣!”。王重民《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称此本:“在闵氏朱墨印本中,即非首印第一部,亦应为较早期产品也。”而此本如今已为学界公认为最早的吴兴闵氏套印本,可谓闵刻朱墨套印本之代表作及开山之作,为中国刻书史上的极佳作品。著录:《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图录》、《中国古籍善本提要》第23页、《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99页、《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经部第91页。本书刊印精良,为闵刻朱墨套印本中珍品,颇有收藏价值,向为藏书家必得之物。
27×17.5cm
LOT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项煜
年代:明末吴县项煜刻本,金阊宝翰楼藏版
两夹板三十四册竹纸线装
钤印:笠庵文库、山口佛教会馆藏书印、文章自有其价、南公辙印
提要:拍品两夹板原装三十四册七十五卷全,品相极佳,半页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典型明末字体。余嘉锡云:“明刻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者,有陈仁锡、茅维两刊本……”就今所见者,尚有明末项煜刻本。项本旋入金阊宝翰楼板藏(明末又入文盛堂)。存世较罕,观装帧,当日本回流。项煜,吴县人,字仲昭,号水心。天启五年进士。由庶吉士累官少詹事兼翰林侍读。与文震孟、陈仁锡、徐霞客交好,初为阉党魏忠贤党羽,后文震孟、姚希孟等东林党元老劝说,项煜脱阉,成为东林党和复社著名人物,与钱谦益、张溥、马世奇相结交。李自成攻陷北京,项煜与并街而居的名宦倪元璐、马世奇相约死节,倪、马自缢而亡,项却纵酒后未死,降于李自成,因得官不大(太常寺丞),转而投奔南明,后清军南下,项逃至慈溪,高调嚣张,为乡民所杀。项煜以文名世,同交好友张溥、钱谦益、陈仁锡俱爱藏书、刻书。由序言可知,刻苏文全集亦不过以忠义博名,教化他人而己却难以死节,盖“水冷”者多,临事不惧者鲜也。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页。
25×16.5cm
LOT孤本嘉靖白棉纸精刻《理源余氏清风录》余尚宾
年代:明嘉靖余世儒刻本
一函一册白棉纸线装
提要:理坑,原名“理源”,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古村落,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始祖余道潜,与朱熹之父朱松同科进士,迁居理源,有“理学渊源”之意。村中余姓遂为大族。至今保留着明清官宅余栋,其中明天启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第”、明崇祯广州知府余自怡奉旨敕建“驾睦堂”、顺治兵部主事余维枢“司马第”、道光余启官“云溪别墅”、光绪余道生“福寿堂”等等,明清以来这里先后出过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三百多部。
拍品一函一册,题曰“理源余氏清风录”,目录为三卷,现存前二卷(孤本因无法校对,不知第三卷内容,抑或目录有标而正文待刊、未刊时有先例,亦未可知)。为理源余尚宾保竹(世有竹好,自号保竹)先生诗文集、友人唱和、墓铭、像赞等。嘉靖白棉纸初刻初印。余尚宾,其居理源。四代爱竹,门閭四围种竹,清风节雅,故有余氏子孙《清风录》刊刻,记曰先祖之善、传之后世,以光“理源”。书内并有“理源十景”,余孺人朱氏诗赞、墓铭、联像赞。书前有曾孙婿吴文光序言,曾孙余世儒序言。余世儒(—),字汝为,号念山。余宗器孙,余尚宾曾孙,明嘉靖十四年选授浙江瑞安知县,隆庆三年为南康知县,万历二年升四川台州知州,辞不赴。著有《幼学稿》、《未信稿》、《破蟋蟀集》。
明人刻名人集向来少见,本拍品为私家所刻,雷同后之哀挽录,印量当极小,今遍查各公私藏,竟为孤本,无有任何著录,不可等闲视之。
24.5×14.5cm
LOT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二十五卷、分类编次李太白文集五卷萧士赟等
年代:明嘉靖霏玉斋刊本
两函十二册白棉纸线装
提要:李白诗在北宋经过宋敏求编集、曾巩考次,在苏州刊刻成为定本后,南宋杨齐贤首次对李白诗进行了注释,他的集注本今虽已佚失,但元代萧士赟注李白诗时将杨注部分引入书中,可以从中管窥杨注的大致面貌。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即在杨齐贤注本的基础上删补而成,为现存最早的李白诗注本。此书成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即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共二十五卷。是为《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祖本。且是后来众多二家评刻“(杨)齐贤曰”、“(萧)士赟曰”的范本。
此元本萧、杨二十五卷,在明代多次翻刻。多达二十种,成为李白诗流传史上单部著述翻刻最多的书。据研究公认嘉靖二十二年郭云鹏宝善堂刻本即为最早的删节增补本。郭云鹏因元版过于繁杂,将杨、萧注删减大半,同时增入徐桢卿《古风》五十九首评语,并附刻《分类编次李太白文》五卷,合成《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文》三十卷刊行。之所以加入徐桢卿评语,正因为徐为“吴中诗冠”,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也是“前七子”之一,前七子提倡复古“诗必盛唐”,李诗被推至“唐三百年一人”。刊刻徐评正是最符合大众口味的出版亮点。几乎同一时期著名的嘉靖二十五年玉几山人校刊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相对于郭本删减较少,仅对卷六至卷八、卷十至卷十七以外的诗歌有所删减。后附录宋人薛仲邕《年谱》一卷。
而作为不知名、稀见的明嘉靖霏玉斋刻本《重刊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二十五卷《分类编集李太白文集》五卷,向来少人研究,关于霏玉斋史料缺载,仅见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五及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中提及。历代公私目录多未记载,谬荃孙《艺风堂藏书记》卷六云:“明霏玉斋重刻元本”。然元余氏勤有堂本无《文集》,无徐桢卿评语,其非翻刻元本显而易见。但霏玉斋本校勘颇为精准,故清乾隆间王琦校注《李太白集》时,曾以此本参校笺注。
考订本拍品年代,因其白棉纸,典型嘉靖字体书刻,且对比明嘉靖二十二年宝善堂郭云鹏刊本,明嘉靖二十五年玉几山人刻本,都为线刻鱼尾,卷前“舂陵杨齐贤子见集注、章贡萧士赟粹可补注”题名后皆刻刊刻者信息一行。同时与嘉靖二十一年万虞恺刻《唐李杜诗集》也相当类似,故霏玉斋校刻本定为嘉靖刻则无大谬。但霏玉斋本加入的徐桢卿评更多、优于郭云鹏本;又郭本李太白文集五卷并未单独成卷,而以卷二十六编至卷三十。霏玉斋本文集则单独列作五卷。细审全书仅存的三处霏玉斋校刊刊记,似为铲板,原当有另外字样,惜此版本极少,未知铲去何字。也难考霏玉斋原本与郭云鹏宝善堂刻本究竟谁最早增入徐桢卿评语、删减萧、杨二家评语了。拍品淡粉红色书衣,淡湖绫包角,品相极为干净,旧装旧函。稀见佳本。
26.2×17cm
LOT明成化白棉纸内府刊本《资治通鉴纲目》朱熹
年代:明成化九年()内府刻本
二十六册白棉纸线装
提要:明代内府刻本即是明代皇家的刻书。明代内府刻书上承五代、两宋国子监刻书和元代兴文署刻书,下启清代内府(武英殿)刻书,是中国古代中央内府刻书这一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是古籍版本领域极为重要的版本类型之一。由于明代内府刻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由司礼监下属之经厂负责雕版印刷,所以内府所刻之书往往又被称为“司礼监本”或者“经厂本”。《古籍整理教程》一书中“古籍版本”一节写道:“经厂本版式宽大,行格疏朗,大黑口,鱼尾相向,大黑双边。字大如钱,多做赵体,醒目悦神。用上好洁白棉纸和佳墨精印。装帧华美大方。”这基本上成为了宣德至嘉靖左右内府本独特风格。但关于明代内府刻书的研究,诚如古籍版本学家、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陈先行先生所言“真正对经厂本深入研究者并不多”,以致长期以来大多数版本学家、古籍收藏者对明代内府本的认识都还远远没有达到全面深入的程度。
《资治通鉴纲目》全本五十九卷,记事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年)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年),主要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通鉴目录》《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资治通鉴举要补遗》增损而成。书中大字为提要,即“纲”,小字以叙事,即“目”,朱熹编撰此书的目的,除了条理《通鉴》以利阅读外,更主要的是借修史来维护纲常名教,宣扬儒家正统思想观念,因此行文义例严谨,处处仿《春秋》笔法,极重褒贬进退。
有明一代,内府刻《资治通鉴纲目》,唯有明成化九年,即本拍品这一种,半叶八行十八字,小字双行二十一字,上下粗黑口,四周双边,对黑花鱼尾。参见《苏州博物馆藏古籍善本》。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编年P,《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稍晚,明成化十二年,内府又续刻了《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版式与九年通鑑保持一致。而拍场多年所见明成化九年《资治通鉴纲目》多为残存一、二册,整套白绵纸印者唯见一套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广韵楼”藏珍贵古籍善本号。其参考价为至万。
本场拍品,初刻初印,開本宏闊,原装二十六册(全本原装三十册,缺四册),缺卷1、14、15、30、46、47、56、57,所幸缺损不多,仍具有較高的版本資料價值。
35×21.5cm
LOT明代建文二年官刻祖本埤雅存卷三卷四宋陆佃撰
年代:明建文二年林瑜陈大本刻本
一册麻纸线装
提要:《埤雅》是北宋著名学者陆佃的一部仿《尔雅》著作,明清以来的《埤雅》版本较多,追本溯源,这些版本基本上都源于祖本,明建文二年江西赣州府林瑜、陈大本所刻《埤雅》。《埤雅》是一部广征博引,释物详尽,保留了我国古代许多异物异言、奇闻轶事的著作,对动植物学史、民俗学、文学等研究都有一定参考价值。其所引古籍有许多今已不存,因而对辑佚及考知宋以前古籍流传情况颇具史料价值。四库提要也赞其“所援引多今所未见之书,不能不谓之博奥也”。
《埤雅》所刻版本最早为陆佃儿子陆宰刊刻于北宋宣和七年,世称宣和本,亡佚不见。其次后五世孙壡由秘书阁修撰来知赣州,再刊于郡庠,是为开庆元年本。是本也早亡佚,不过这开创了明代赣州刊刻《埤雅》的风尚,也是明代建文刊刻《埤雅》,现存祖本的根源。明建文二年,福建龙岩人林瑜,洪武中由奉议大夫迁江西按察司佥事。安徽无为人陈大本,洪武中任赣州太守,因此刊刻《埤雅》属于赣州官刻本。建文二年刊刻时,距离开庆元年本《埤雅》已过一百四十余年,故难求全本“遍历部中,卒无得者”,因此全书是有缺卷残叶现象,这在序中也有明言“复有待于后之博雅君子,以共成此书也”。此刊半叶12行行23字,黑口,双鱼尾,左右双边。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页,著录建文本正与拍品同。其后成化十五年刘廷吉刻改为十一行行二十字大黑口四周双边;明嘉靖元年赣州府清献堂本为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另有两种后期明刻本,一为九行本,一为十行本,皆不同于祖本行格。著录:《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著录明初刻本,正是此建文二年十二行本。即将印行的《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著录,明建文二年()林瑜、陈大本刻本 国家图书馆存十二卷(一至六、十五至二十)。
建文一朝不到四年,中间还经历了所谓“靖难”的战乱,传本极其罕见。韦力先生《明代版本琐谈》说:“建文刻本,极稀见,不低于宋版。三十年来,我只收到了两本,见过的不超过十本。”潘景郑、顾廷龙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列举各代书影时,独无建文本,注明“待访”。历年拍卖场所见也仅有年中贸圣佳拍过1页建文残本,正好也是《埤雅》一页,成交价4万余元。拍品二卷一册,拍场首见。
陆佃,越州山阴人,陆游祖父。宋熙宁三年进士,授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命修《哲宗实录》。后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家贫苦学,映月读书。过金陵受教于王安石。著有《陶山集》十四卷,及《埤雅》、《礼象》、《春秋后传》、《鹖冠子注》等,共二百四十二卷,《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25.5×18cm
LOT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吴崐
年代:明万历吴崐刻本后印
四册皮纸线装
提要:拍品原装四厚册二十四卷全,前有牌记,次万历张涛、吴崐序,为明万历刊本,略后印。吴崐,字山甫,号鹤皋,又号鹤皋山人、参黄子、参黄生。明嘉靖、万历年间歙县人。出生于书香门弟,祖父吴正伦医术高超,医名颇著。吴昆幼年英异,为文藻思横溢,因科考不得而“投举子笔,专岐黄业”。43岁时,对《素问》进行全文注释,著成《素问吴注》,自序作《内经吴注》二十四卷。从该书参校友人名单推测,此医院教授《素问》。
24×15.5cm
LOT褚德彝题跋初拓泉男生墓志
年代:民国拓本
一册纸本折装
钤印:德彝、褚德彝印、松窗读书、松窗藏碑本记、褚礼堂
提要:拍品原木夹折装一册全,封有褚德彝题签“唐卞国公泉男生墓志松窗题钤褚礼堂”,册内有褚氏四印,并尾跋两通。此志铭属于唐代小楷墓志。现藏于河南省图书馆。褚德彝近代篆刻家、考古家,浙江余杭人,篆刻初师浙派,后精研秦汉印,书宗褚遂良,有《松窗遗印》等。
30×16cm
LOT松窗遗印不分卷褚德彝
年代: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张鲁盦孝水望云草堂印本
两册白纸线装
提要:褚德彝精篆刻,取径浙宗,而广涉古玺汉印,沉著遒劲,笔力挺秀,时露天倪,边款尤短峭入古,精美如古之碑版。其印非知交不能得,人故无由知之,亦不欲人知也。一九四三年,秦彦冲检其遗笈,得自刻印数十钮,与其子保衡商议辑谱,後邀张鲁盫合作,向友人再假得若干钮,合成百钮,为《松窗遗印》两册行世,精印仅四十部,艺苑珍若球璧。拍品附原夹板,品相上佳。
20.5×1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