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将要过去,虎年即将到来。
小时候期待过年,长大后却发现少了“年味”。其实,“年味”是什么呢?是全家人一起吃团年饭,是鞭炮的爆炸声,是穿上新衣服的喜悦,是贴对联、贴年画的乐趣。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承载了驱邪避凶、祈福迎祥的质朴愿望。作为文化魅力深厚、艺术造诣精深的瑰宝,年画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民间艺术魅力的文化名片。各朝各代的人民对年画有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年画的起源与发展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经会在门上贴的“神荼”、“郁垒”画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称作《四美图》。从唐代开始,民间各地广泛将秦琼、尉迟恭的形象贴在门上以辟邪,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门神,门神年画成为中国年画形式上的一种。明代年间,由于朱元璋提倡新年要贴春联,所以在当时,春联和年画都很时兴。年画的内容更加丰富。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清代年画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给人幽默感。印制方面也是各种各样,有木板、石印、胶版、国画、水彩、图案、单线平涂。还有炭彩、仿古、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年画题材类型非常多。年画发展到了近现代,是民间工艺品,更是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桃花坞木板年画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内容。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天津杨柳青年画有着年历史的杨柳青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到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最常见的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杨家埠年画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四川绵竹年画绵竹年画历史悠久,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绵竹年画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有小说、戏曲的精彩画面,有武士神像、动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多,严肃端庄。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武强年画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武强年画起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期形成规模,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构图饱满、主题突出,结构紧凑、线条粗犷,兼施黑、红、绿、黄、紫、粉等色,对比明快,极富有装饰性。有门画、窗画、灯画、斗方、贡笺、中堂画、炕围画、顶棚画、囤画、对联、条屏等,甚至牛棚马厩也有专门张贴的年画。佛山年画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设色多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金碧辉煌,强烈的装饰风格就是佛山年画的特色。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过新年时贴上年画,居室一下子就有了“年味”。年画不仅是过年过节的点缀,也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新年将近,在家里贴上一幅年画,把“年味”请进门,一家人一起,过个喜庆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