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记丨古藏书楼的16年守楼人,等到了工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3月12日前后,随着建筑工人全部回到嘉业藏书楼修缮工地上,藏书楼工作人员郑宗男正式复工了。在此之前,从春节到3月7日第一批工人回来复工,实际上他连续46天都在书楼值守。供图:郑宗男嘉业堂是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富的私家藏书楼,位于湖州市南浔镇,分园林和藏书楼两部分,是刘承幹在年建成的。因宣统帝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全盛时藏有古籍57万卷,其中宋代、元代刊本多种。新中国成立后捐为国有,现为浙江图书馆一部分。今年恰逢嘉业藏书楼周年,书楼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修葺。(以下是浙江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副主任郑宗男口述)等待复工期间,他每天一次巡视供图:郑宗男嘉业堂保存了大量晚清民国古籍,建成时间很久了,经过了多次修葺。最近一次建筑和园林整体大的修缮是年。时隔30年,藏书楼迎来了又一次大的修缮。施工之前,书楼保存的16万册藏书和20万片书版,从楼里搬出来,在附近书库妥善保存。供图:郑宗男藏书楼需要每天巡逻看护。日常工作中,10个工作人员是排班的。疫情期间,为了减少接触,避免交叉感染,我们尽量把工作人员精简。我是主任,就一个人承担了值班工作。修缮工程是年11月开始的,计划年年底完工。从1月24日除夕闭馆到3月8号前后,修复工程暂停期间,每天我和两个物业执勤人员在这。疫情值班期间,我每天的工作是,早上一来先排查我们值班人员身体状况,然后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并汇报馆部,做到一日一汇报。供图:郑宗男20亩的藏书楼,我要走一圈,整理下园林环境。再就是藏书库房,需要每天检查等。现在书楼处于修缮阶段,脚手架等施工设施我也要注意下,排查隐患,确保消防、人员及财产安全。我与嘉业堂的渊源从23岁我进入嘉业堂工作算起,已经16年了。供图:郑宗男我父亲从年部队复员后来嘉业堂工作,在这里工作了大半辈子。从小就跟着父亲进来,这里的一草一木我童年时就很熟悉。年我大学毕业,想着回老家父母身边工作。我进入了浙江图书馆,在古籍部见习3个月的古籍修复培训,来到嘉业藏书楼。父亲就成为了我的师父、同事和领导。资料图我刚来,刚好有0种没有编目的古籍,父亲交给我一一编目。编目就是把藏书按照古典分类法一一登记在册。包括经史子集等大类,下面有编年、地理、职官、谱录等小类,还有木刻、铅印等印刷技术,出版年代、出版地,以及鱼尾、栏线、册数、行款等版本信息。馆藏书版除了鱼尾、栏线这种一眼可见的,有些内容如出版年月等,要通过阅读书上的序跋来确定,这是一件费事又严谨的事。嘉业堂的“编目主任”,从刘承幹时代就有,当时刘家类似账房先生的人,帮他整理古籍。到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经历了好几代“编目主任”。“编目主任”代代相传,书楼保护有5个核心除了书籍整理,保护是我更重要的工作。嘉业堂“编目主任”代代相传,很多门道都是口口相授。这里的古籍和印版怎么保护,家具怎么保护……父亲一点点教给我,大概学了3到4年之后,才大概摸清楚。在嘉业堂保护文献,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措施,甚至每天都不一样。最核心的5个点就是通风、避光、防虫、防潮、防火。资料图举几个例子,通风是为了防尘,灰尘多了会对古籍的表面造成风化,一捏就碎。每年比较特殊的是黄梅季。梅雨天一来,书楼整体要关闭,不能通风,因为要防潮。梅雨季一过,再赶紧打开,让潮气散掉。日常工作中,书楼上午开西面的窗户,傍晚开东面的窗户。这是在通风的基础上,避免受到阳光直射。供图:郑宗男和新冠病毒比起来,我更怕下雨,特别是下大雨。春节前修缮工程停工之前,只完成房屋揭瓦。工人们用了油布临时遮挡,想着新年上来马上继续。谁都没想到这次停工这么久。这段时间还多阴雨天,上面漏水了,书楼就受到影响。复工协奏曲1月25日我日常巡逻时,发现书楼内一间厕所的吊顶坍塌了,地面潮湿凌乱,树枝树叶也落进来。我估摸是前半夜大雨,树枝砸了下来,压塌了油布。我叫上物业保安人员,爬上屋顶,把破损部位重新遮挡起来。好在损坏情况较轻,但之后我们巡查更仔细了,角角落落、上上下下都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