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黑龙江一张独特的人文名片。迟子建年生于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小时候生活在广阔壮美、民风淳朴的中国北境,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创作出诸如《北极村童话》、《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等经典作品。她的作品像一股清新温柔的风,在缓慢的叙事中给读者以精神的慰藉,读她的作品,我们往往会不自觉沉浸在一个充满大山、森林、白雪、萨满、树神、驯鹿、熊、鱼等事物的童话世界,去感受原始的纯真和纯净。故乡的山林迟子建出生在大兴安岭,十七岁之前没出过山,满眼看到的是大自然的风景。那里人烟稀少,被群山围绕着,四时景色不同。这山林春日的嫩绿,夏日的缤纷,秋日的绚烂,冬日的苍茫交织出一幅多彩的画卷。这山林中还有数不尽的鸟兽,迟子建尤其喜欢驯鹿,她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说:“我们的驯鹿,它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儿,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见水里的游鱼;冬天呢,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故乡的云雪漠河的云雪也是迟子建故乡独特的记忆符号,她在《鬼魅丹青》中说道:“有了云,天的日子就不寂寞。”我想因为有了云彩,大概有关故乡的回忆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天边飞着的云彩,深一块,浅一块的;它们有的大红,有的粉红,有的则金黄;那大红的像炉膛的火,粉红的像小猫的舌头,金黄的像大公鸡的尾巴;它们深的颜色变浅了,浅的更谈了,星星就眨着眼跳出来了。雪更是黑龙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了,迟子建曾在文中提到:“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可见雪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我想这时候雪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更重要的是对故乡相思之情的一种寄托吧。故乡的建筑在迟子建对建筑物的记忆中,木刻楞房子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房屋杂谈》中她这样介绍木刻楞房子:“由于漠河冬季严寒漫长,风烈雪猛,所以木刻楞房屋的外表要糊上厚厚的黄泥。这种房屋多半不用画蛇添足再加一个天蓬,屋顶就算是天蓬了,所以在屋中抬头仰望,看到的就是斗笠形均匀铺开的红松木,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森林的感觉,能嗅到木质特有的气息。”这是一种独特的气息,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她还喜欢哈尔滨的教堂,有位于透笼街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还有东大直街上的圣母守护教堂、尼古拉教堂,以及士课街的天主教堂。这些教堂宛如一盏盏神灯,照耀着尘世中疲惫的旅人,指引着那些旅人回家的路。故乡的美食在迟子建的回忆中,故乡的美食从来都不是那些规模宏大、做法繁杂的饭食,反而是那些天然的、质朴的菜食构成了她对故乡的整个味觉记忆,在四季流转中,应季的时蔬构成了她记忆中完美的菜谱。漠河地处苦寒之处,冬季漫长,所以吃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晒的干菜;春季则去山林里采一些野菜来吃,可爆炒可凉拌,是大自然的馈赠;夏季在自家菜园里摘些黄瓜、青葱,蘸着自制的大酱,清热养生;秋季少不了萝卜、土豆这些能够贮藏很久的食材,炖一锅这样的菜,一家人围在桌前满是幸福。故乡的人们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水美、人更美。我想故乡之所以是故乡,除了有看不完的美景、吃不完的美食以外,更重要的是故乡有思念的人。在漠河北极村,有那么一群质朴的人,他们生活安宁而又生动,这里有从俄罗斯来中国定居的“老毛子”、每个村庄都存在的几个“傻子”,这里更有一起陪她走过童年的姥姥,有黄昏时候在小院内围坐在桌前吃晚饭的父母。故乡的每个人都和迟子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色彩,这里是她的根,而这些人则是和她相连的血脉,故乡的人们啊,他们的一句呼唤都足以让羁旅在外的人热泪盈眶。故乡总在远方深情凝望着我们,在回眸的一瞬,那故乡的山林、云雪、房屋、村落像是剪辑好的影片在脑中闪现,游子啊,是否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暖?来源:黑龙江文化和旅游厅/晓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