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雕版印刷已普及全国各地,直至清代前期,版画艺术呈现着相当繁盛的局面。明代的版画在嘉靖以前南北二京的国子监为中心。民间的刻本遇有宣德年间金陵(今江苏南京)积德《金童玉女娇红记》,成化年间北京文顺书堂版《平话十六种》,弘治十一年北京金台岳家版《西厢记》等书的插图,风格质朴,人物生动,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水平。
明代后期版画通常是指从嘉靖元年至崇祯末年余年间所刻的版画。福建建安版画继承宋元传统,诸如熊龙峰、刘龙田、余象斗、杨闽斋诸家书坊,刻印了不少小说和实用书箱,多数为上图下文本,后来又由文中之图改变为每卷卷首全页附图,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情节提供了更大的篇幅。万历时,徽州、杭州、吴兴、苏州等地刻书行业骤然兴起,各地书坊林立,几乎无书不图、无图不精,成为中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徽派版画在版画艺术领域里显示了出色的成就。如汪光华玩虎轩版《琵琶记》、《北西厢记》插图,方于鲁美堂版《方氏墨谱》,程君房滋兰堂版《程氏墨苑》,潘膺祉版《李孝美墨谱》,方瑞生版《墨海》图,绘刻俱出于丁云鹏、郑重等名画家及黄氏兄弟之手,精工细镌,各有特色。其中《程氏墨苑》中还摹刻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持赠程君房的四幅基督教西洋版画,展示出版画发展中中西艺术交流的迹象。
明末清初间,苏州版画异常活跃,如“三言”、“两拍”、《西游记》等书插图,注意环境的刻画和气氛的烘托,人物动态也刻画得生动可喜,刀法上有着较多的变化,显示着艺术的精湛和成熟。
另外,各地蓬勃发展的木刻套色民间年画,则从另一个方面开辟了版画的新天地。年画的历史可元溯至先秦。其最初的形式是门画——门神。最晚在北宋时期,门神已用木版刻印,而且开始出现描绘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的吉祥图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年节装饰画。至明代后期,彩色套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年画的空前发展。初创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早、中期的天津杨柳青是北方的年画中心,多绘喜庆吉祥题材,内容通俗,画面耐看,构图饱满,色彩鲜明,造型简练,富有装饰性。产生于明末清初,青初至太平天国时期一直保持繁盛的苏州桃花坞是南方年画中心,在描绘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的同时,还表现繁华的都市风貌。年画通常在色彩的处理上不拘泥于写实,而是追求强烈鲜艳灿烂辉煌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