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马年画中探寻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木板年画是由传统节日“年节”风俗而逐步衍生的,是一种中国民间独特的民俗文化与艺术。石家庄市的张光宁多年来不断收藏、整理、研究、创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马年画,他收藏有清代、民国和近期各种甲马年画以及甲马年画木刻印刷板余种,并自费建起甲马年画博物馆,供人们免费参观学习,义务传承弘扬中国年画艺术。
年画制作解读中国的“印”与“刷”
“甲马年画又称纸马年画,年画下方常绘有一匹马,马能通天达意,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昨日,在石家庄市长安区张光宁的甲马年画博物馆内,张光宁正用拳刀在一块杜梨木板上雕刻着《狮子锈球》年画的印刷板,并不时向参观的市民讲解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文化。
张光宁创办的甲马年画博物馆位于石家庄体育大街与古城东路交叉口附近的文博城内,他创办的年画博物馆是免费供市民参观的。博物馆内展出的关于年画的物品,是多年来张光宁从全国各地民间收集来的木板年画、木刻雕板、印刷工具,以及各种关于年画的史料、文献等。自博物馆开放以来,有众多市民前来参观,还有一些外地的年画爱好者前来交流。
张光宁介绍,印刷年画从手法及技术上讲是一个古老的印刷术,而从年画文化上传递的是中华民族久远的民俗文化与文明。祈福纳祥,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是老百姓的精神需要求。在现场,张光宁印刷了一张“灶君”图案,他一边在雕板上刷上墨一边介绍,雕板就是印,将纸张平铺好后,再用粽刷樘子轻轻地刷过,就这样,一张完整的“灶君”年画就制作出来了。张光宁说:“中国的印刷这两个字就是由印和刷这两个行为衍生来的。”
“中国古老的甲马年画雕板技艺已经不为广大民众所了解,几乎接近断层了,我做年画博物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和创新甲马年画,使人们逐步了解它,读懂它,欣赏它和热爱它,保护与传播传统文化。”张光宁说。
复原遗失在海外的甲马年画
“《四大天王》《床公床母》《斑疹娘娘》《魁星点斗》等几幅晚清时期的珍贵的甲马年画原件,全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博物馆收藏,还有许多也流失在海外了。”张光宁说,这些年画的木刻印刷板早就不存在了,他目前正在尝试通过自己的手工雕刻来恢复各种题材的甲马年画印板,把国内遗失在海外的甲马年画还原补全,并将手工印制出成品画册卷集,以填补国内空白。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复刻出80余种木刻印板。
在多平方米的博物馆内,摆放着张光宁收藏的部分清代、民国以及近期的年画雕刻印刷板,有的图案已经破损,有的则保存完好,做工非常精美。
张光宁说,他收藏的年画木雕板有余块,由于年代久远,风化程度不一,新雕刻木雕板也都是纯手工制作,图案都有所差别,所以说每一块年画雕刻板都是绝版,目前老的年画雕刻板在民间保有量极其少,非常珍贵。
跟着民间艺人上山采集白膏泥
《金榜题名》《夫荣子贵》《赵州大石桥》……在甲马年画博物馆北侧的墙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年画。张光宁介绍,他收藏的年画都是从全国各地民间收集的,共有0多幅。年画的品种包括武强年画、杨柳青年画、平阳年画、潍坊年画、宋仙镇年画、桃花坞年画、梁平年画、夹江年画、绵竹年画、滩头年画、佛山年画、漳州年画、云南年画、藏区年画,甚至还有泰国年画等。
在收藏过程中,为了掌握各种年画的历史、文化、风俗等特点,以及制作工艺,张光宁都会尽全力学习并掌握。记得在滩头年画的产地湖南省邵阳市的滩头镇,听说印刷滩头年画需要事先刷一层白膏泥,他跟着当地的民间艺人一起上山采集白膏泥,体验他们的制作工艺。白膏泥是一种非常细腻的土,就是人们常说的观音土,用其制作的年画有复古的视觉,自然旧,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时间久了,不仅不变色,反而更好看。
为了收藏有地方特色的年画,张光宁跑遍了全国各地。记得为了收藏重庆的梁平年画,他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后又在梁平乡下乘坐摩的顺着田埂飞快行驶,结果连人带车栽进水稻田里,全身湿透,这段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从医药翻译转行年画收藏
今年56岁的张光宁是石家庄市人,拿他的话说,他的人生经历跨度比较大,土木建筑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制药厂工作,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被公派进修英语后做起了医药的英语翻译工作。再后来,张光宁辞掉了待遇比较丰厚的工作,做起了自己喜欢的事儿,这便是现在的传统年画的创作和收藏。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张光宁说,他的一些家族亲属都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但是他并没有学习美术,上学时他学的是理科。可能是他从小耳濡目染,骨子里有艺术情怀,加上对年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喜爱,通过学习交流,很快便掌握了年画的制作技艺与方法。
“在木板上雕刻也是靠自己摸索学成的。”市场上有专业的美术雕刻刀,而张光宁用的刻具却是他自己打磨的。老钟表钢发条、机车减震钢条等非常有韧性,都是他制作雕刻工具的好材料。
办博物馆收藏年画物品需要大量资金,张光宁用参展、创作的收入来维持这些费用,有时收支出现入不敷出,在关键时刻,还是他爱人全力支持,帮他渡过难关。他爱人赵女士说:“他从事的是保护和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大事,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在最近的一次文化沙龙活动中,张光宁作了“时光的记忆,远古的回响,中国传统木板年画的回顾与赏析”的主题讲座。现场的听众对我们中国不同地域木板年画有了直观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在台下为父亲拍照留资料。因为这次的讲座,让平时只顾学习的女儿对父亲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父亲做的事了不起。
把中国年画文化推向全世界
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光宁从事收藏与创作年画已经有十几年了,他用热爱一直在坚守着这份执着。
张光宁介绍,走上这条路跟当初武强年画博物馆原馆长戚建民送给他几十张年画有关,因为张光宁懂外语,戚馆长希望他将武强年画推广到世界,弘扬中国年画艺术。
其实,这么多年来,张光宁一直在坚持这么做,多次在国内或国外举办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节上,他都会带着年画作品进行展出。在年第一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节上,张光宁带着传统年画代表河北省参加展出,受到了举办方高度重视。当时河北省参加的项目只有年画跟剪纸艺术,举办方给了河北一个二层小楼的专区展馆。结果张光宁的传统年画获得了此次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奖。
从此,每逢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节,张光宁都会带着他的年画作品和文创产品,向国际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因为会英语,在泰国举办的中泰文化交流活动中,张光宁带着中国年画展出期间,还用英文现场为当地市民讲解中国年画艺术,推广中国文化。
在河北省图书馆的冀图讲坛,在石家庄市博物馆以及多所大学的讲坛,只要有机会,张光宁都会向大家讲解与传播中国传统年画。张光宁说,传承我国年画文化,他义不容辞。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记者:柳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