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封面的内在精神微观鲁迅

文/薛林荣(中国作协会员,业余从事鲁迅微观研究,致力于从日常视角探讨鲁迅的精神世界。)

正如中国现代小说开始于鲁迅一样,现代书刊装帧设计也肇启于鲁迅,并在他的实践与探索中达到相当的高度。鲁迅堪称中国现代书刊装帧设计的先驱。

鲁迅不是专业美术家,但他对美术有着过人的敏感与天赋。正是这种异禀,使他热情倡导新兴美术,亲自筹办展览,举办木刻讲习会,编印画册,收集和整理中国古代木刻拓片,介绍外国美术创作,培养青年美术工作者,成为现代美术革命的先行者。除此之外,鲁迅更以构思精巧、韵味悠长、命意深刻的书刊装帧设计,与书刊内容珠联璧合,互为连襟,创作了小说之外的另一种小说、杂文之外的另一种杂文,他的装帧设计表现着他心目中的美术观念和现代意识,令人激赏不已。

鲁迅的书刊装帧设计是一种自觉而清醒的艺术追求,他曾说:“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正是由于他对书刊装帧艺术的重视和全新的美术观念,使他的设计一出手便卓尔不群、超凡脱俗。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生设计的书刊封面多达六七十种,不少都是现代书刊装帧设计的翘楚之作。

《呐喊》,收录鲁迅于年至年所作的《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14篇小说,北京新潮社年8月初版。《呐喊》的封面是鲁迅最优秀也最具影响的设计。

《呐喊》在鲁迅生前共印了二十二版,封面是鲁迅亲自设计的:封面画用暗红底色,书名“呐喊”和著者姓名“鲁迅”分上下两层,以印章形式镌刻在一个黑色的长方块中,位于封面正中上端,饰以阴刻框线。“呐喊”二字笔划左右参错,突出了三个“口”,既是字,又颇具画意,仿佛在齐声呼喊,在深红色书面的衬托下,显得雄壮有力。而文字从右到左的排列顺序保留了古籍的形态,显示了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某种脐带联系。

这一封面最具视觉冲击之处,在于暗红的底色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块,令人想起《呐喊》序言中鲁迅和钱玄同所说的那个铁屋比喻:“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呐喊》封面简洁有力、静穆庄重、意味深长、匠心独具,是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也是新文学封面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典范,对现代书籍装帧具有开拓意义。

曾经主持过北新书局的李小峰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当《呐喊》等书送到他们手里时,“一看外形,已足够吸引我们,使我们惊喜赞赏,爱不忍释了;新颖的装帧,疏朗的行列,洁白的纸张,决非坊间同类的书所可比拟的……”

但鲁迅对初版本的宋体印刷字并不满意,年5月北新书局出版《呐喊》第四版时,鲁迅又把宋体印刷字改为隶书体美术字,使书面的金石味更足,整体充满秦汉气魄和现代意蕴。因为隶书比宋体更朴拙和富有力感,更能表达鲁迅小说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波磔一笔,既有辐辏内聚之感,又有疏阔大度之势,这一细节足见鲁迅对汉字文化深厚的造诣,对汉字字体的高度重视,对各种字体不同美学功能的精确把握与娴熟驾驭。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