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有爱泉台涌动“特教情”
两岸木刻版画艺术交流展在泉举办,泉州听障学生与泉州、台湾版画大师的作品同台展出
学生现场制作年轮画
泉州网讯(记者曾聪虹通讯员林呈河)别具一格的木刻版画作品,是一群特殊的人发出的“无声之音”,他们用自身所学技能,发出了自强自立的“呐喊”。这样充满“心灵力量”的作品,连日来在泉州举办的两岸(泉台)木刻版画艺术交流展上绽放异彩。在两岸爱心人士的牵线搭桥下,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的木刻版画作品,与台湾版画大师、泉籍旅港艺术家、泉州艺术家的佳作同台展览,共同书写了无声有爱的艺术华章。
在泉籍艺术家苏美伦先生的眼里,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生可是他的得意门生。他手把手地教他们木刻版画技艺,传递给他们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精神。在众多学生中,有一位白头发的学生特别突出,他叫小龙,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还有一位会修车的双胞胎哥哥也是听障人。无法倾听外界的声音,让他更加能沉下心来,在艺术的世界里遨游。除了在课堂学习版画技艺,他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钻研,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加工,他乐观积极、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感染了许多人。“我的作品能够与大师作品一起展览,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小龙高兴地比画着告诉记者。
特教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版画
“每个特殊的学生都有闪光点,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只要找到他们的专长,加以培养,他们也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来自台湾的王淑贞女士20多年致力于帮助残障学生,帮助孩子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她认为,特教学生内心纯粹,他们的作品纯朴而真挚,有种能触动人心的力量。
交流展中,王淑贞邀请了台湾20位杰出版画艺术家,他们带来的24件作品参与展览,涵盖不同版种,各具风格。同时,还展出了苏美伦的水印木刻佳作,以及泉州艺术家蔡建昌的木刻版画作品。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同学们近距离和艺术家们互动,感受“无声有爱”的艺术氛围。
目前泉州市有10所特教学校,各类在校学生人,每年有近名残疾毕业生走入社会。“特殊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社会化,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景灿表示,学校侧重培养残障学生的职业思想和职业技能,让他们形成大方、自信的心理状态,并掌握一技之长,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适应社会生活。
木刻版画绘出美丽人生
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在木板上表现形象。连日来,两岸(泉台)木刻版画艺术交流展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老街昭惠庙前举行。这些版画既有台湾老中青三代的作品,散发着诗性之美;亦有泉籍艺术家苏美伦以惠安女为创作题材的水印木刻佳作;还有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的作品,带给人震撼的心灵力量……作品丰富,风格迥异,受到游客和市民的青睐。
□记者曾广太曾聪虹通讯员林呈河陈思音文/图
师生正在悬挂版画初稿
特教老师现场教学生制作版画
“无声”作品诠释自我价值
“画笔是我们的世界,色彩是我们的声音”。站在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创作的木刻版画作品面前,你可以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他们发挥所学技能,独立创作了泉州东西塔、洛阳桥、崇武古城等闽南元素的木刻版画,这些作品可圈可点,刀法大胆、粗犷、质朴、流畅,诠释着他们炽热的梦想和对生活的热爱。
该展览也展出学生的水彩画作品
“我的作品能够在两岸(泉台)木刻版画艺术交流展展出,并且得到认可和肯定,我特别开心,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萍萍微笑地用笔写下了内心的感受。她每天安心创作,内心的充盈,让她由内而外洋溢着快乐。
“特教学生的原创作品,摆放在学校各个角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他们的画功不错,对色彩的感知敏锐。”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陈思音介绍道。
“两岸(泉台)木刻版画艺术交流展非常有意义,既为版画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为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不仅是一种艺术展览,更是一种教学的实践与交流。”泉州市教育基金会副会长、特殊教育专项基金理事长郑文伟一直不遗余力地为特教事业奔走,他表示,给特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也能展示才华,活出精彩。多给他们一份爱心、理解和帮助,能给特教学生及其家庭多一份力量、信心和勇气。
学生在认真创作
台湾大师作品散发诗性之美
展览中,台湾廖修平、王铃兰、蔡孟夏等20位艺术家的木刻版画作品,散发着诗性之美。他们代表了台湾当代版画艺术的高端水平,24件作品涵盖不同版种,各具风格,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林呈河介绍称,“台湾版画之父”廖修平,其纯熟的技法令人赞叹,他作品中所传达的传统意识比技法更耐人寻味,例如《红门》等作品画面流露出诗意的古典情怀。同样有着古典情怀的蔡孟夏,其《飘渺》《夏日》等作品,在画面温婉诗意之外更是让人看到了对现今社会的反思,同时不难看出其作品中有传统文化的渗透。正是这份根深蒂固的传统熏染出的审美意趣,指引了水印木刻版画的创作方向。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木刻版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极富视觉表现力的版画创作形式,其艺术表达形式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其蕴含的东方情结更是其诗性美的精髓。
艺术家苏美伦的水印木刻佳作展现了惠女风情
惠安女题材展现地域风貌
泉籍艺术家苏美伦先生的9幅以惠安女为创作题材的水印木刻佳作成为木刻版画艺术交流展的一大亮点。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无数画家不断追寻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苏美伦手中成为了兼容并蓄的艺术手段,既有西洋写实,又有东方写意。在惠安女的描绘上,有着细致入微的表达,人物脸上的表情,在那些嘴角眉间的表现手法上,苏美伦都用极高超的技巧赋予其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那绝美的英姿、温柔的眼神、绛美的朱唇,将女子千娇百媚的柔情、刚柔并济的多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兼有传统国画的写意手法,极大胆地运用泼墨山水的方法,淡化了轮廓,各种颜色通过半弧皲的画法,朦胧中透射出激荡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与人文生活文化的崛起,使惠安女题材的版画创作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艺术潮流。惠安女题材的版画创作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为艺术创作者们探索惠安女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这样的题材创作具有民族性和原生态性,作为艺术形象,这意味着它在进入画家画面之前就具备了某种排他的特性,以及属于自己的审美特殊性。新时期以来,版画家们创作的作品面貌大多具有浓重地域文化精神的审美品质。惠安女这一特殊的群体是福建地域风貌的特色文化,通过对其现实生活形态的考察以及艺术形象的分析理解,惠安女题材的版画创作更具独特的美学价值。
据悉,苏美伦年高中毕业投考中央美院版画系,年到泉州三中当美术老师,年移居香港,在香港电影杂志《银色世界》当美术编辑,一年后与梁立人、“新艺城”电影公司创办《香港电影周刊》,年成立油画公司,与欧美画廊建立十多年合作关系。现在,他专心从事艺术创作,圆青年时代的艺术梦,特别醉心于水印木刻创作。一年多前,他为了帮助残障学生,来到泉州特殊教育学校,教授听障学生木刻版画技艺。他专注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版画家”。
台湾艺术家的作品充满诗性美
产教融合探索特殊教育之路
据了解,本次两岸(泉台)木刻版画艺术交流展由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文体旅游局、中共洛阳镇党委、洛阳镇政府、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特教专项基金会等单位主办。在展览现场,残障学生有的刻版,有的画画,有的印刷,还有的给游客和市民介绍展出的作品,现场气氛热烈。台湾专业画家王铃兰、版画硕士蔡孟夏还手把手地教残障学生木刻版画技艺。同时,在展览现场,4位来自台湾的美食老师现场培训残障学生制作果冻花和手工卡通水果糖,为残障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活动期间,两岸木刻版画艺术家还举行了交流座谈会,王铃兰、蔡孟夏、苏美伦以及泉州闽南画派现代意象构成主义油画家陈章鹏等艺术家和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参加了座谈会,深入交流了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两岸的发展以及作为特殊教育职教专业的探索。
郑文伟表示,展览交流活动得到各界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扶残助残的队伍中来,通过爱心捐赠、作品义卖、爱心笔会、帮助残疾人士就业等多种方式,为残疾人送温暖,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爱这个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长期以来,残疾人创业就业是特殊教育的热点和难点。泉州市特教学校校长蔡景灿表示,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学校侧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思想和职业技能,学校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依靠社会资源,将水印木刻、影雕、陶艺等技艺都引进职专的课堂里,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想继续升学的残疾学生,打通“高职高专”的渠道,让他们可以继续深造;对于想就业或创业的学生,打通职业培训、职业鉴定、岗前培训“一条龙”的渠道,让学生能迅速地融入就业岗位。现在,学校建立了校内职业培训基地和校外创业就业基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其职业技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奉献社会的信心得到极大增强。
据悉,为了更好服务听障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10月21日,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实训基地、泉州静土文创院与福建渔歌仙境休闲农庄有限公司、福建汉华东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产教融合关系,充分发挥洛阳老街的文化承载、文化产业聚合作用,在完善听障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资源布局、推进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探索适合泉州市听障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