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源,树有根。中国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其重视宗族观念、世系传承的族群,姓氏与家族影响着族人们的科举出仕乃至日常生活。
为维系这种宗族关系,团结族人,有能力的大家族往往会选择修建宗祠。
一直对这种家族式的宗祠很感兴趣,后来偶然得知红安八里湾镇陡山村就有一座传承了百年的祠堂,便想找个机会去看一看。
周六的上午,我随着车来到了陡山村。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当悬挂着“吴氏祠”匾额的建筑映入眼帘时,它高大宏伟的外观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由吴氏族人筹资修建的一座祠堂,有“鄂东第一祠”的美称。
吴氏祠位于陡山垸的西南方。据《红安县三幢屋顶上均建有龙头鱼尾式飞檐,檐口走近大门,仔细看的话,不难发现吴氏祠的大门朝向是微微倾斜的。从风水方位上来说,这是为了防火。
吴氏祠堂的大门与外墙有约30度左右的吴氏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而后经历两次重修。之所以重修,也是因为之前祠堂曾一度毁于大火。于是,在后来的修建上,便也格外注意防火。同时,祠堂特地建在一条河流旁,也是为了防火。
吴氏祠全景,门口10余米处有一条小溪,吴氏祠是四合院式结构,前有牌楼,后有深院,中有大厅,前、中、后三幢之间,又有庭院间隔,廊庑相连。进入祠堂内,是第一重庭院。
观乐楼庭院里种着一棵年代久远的桂花树和两棵百年的腊梅树,而今依旧郁郁葱葱。正对着桂花树的是观乐楼。
时光荏苒,岁月斑驳,这座祠堂仿佛将我们的视线拉回了百年前。那时,吴氏宗亲们在这里聚会、听戏,那缭缭绕绕的唱腔萦绕耳边,一派繁华热闹。
观乐楼的楼上沿四周“回”字形雕花壁观乐楼修建得考究而精致。仔细看过观乐楼的人一定会感叹于它精美的木雕艺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观乐楼下长约9米的浮雕《武汉三镇》。
这幅木雕雕刻的是光绪初年武汉三镇的景象,学生、商贾、士子、工匠等各色人物杂糅于一起,却各有姿态,万千人像栩栩如生。
浮雕《武汉三镇》看过观乐楼,穿过庭院里的三棵古树,踏着青砖铺就、整齐而平坦的小道,就来到了吴氏祠的中殿,居中悬挂着一张匾额“吴氏祠堂”。
中殿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殿大厅与前庭相邻处的正中,有一幅精美的镂空雕《金鼠戏葡萄》。
这是一幅木雕艺术挂幅,主体是葡萄,但定睛细看,在葡萄叶、藤、须空间间,竟有一群老鼠隐匿其中,或露或藏,活灵活现。观赏的人需得仔细观看,方能将这数十只姿态不一的老鼠看个清楚。
镂空雕《金鼠戏葡萄》穿过中殿,东西两边皆为厢房,每间厢房门上用极精细的刀法雕刻四个斗大的鸟体字:渔、樵、耕、读。以前,这里是吴氏族人的私塾,供族中子弟读书所用。
厢房门上的“渔樵耕读”雕刻。渔樵耕读继续往前走,进入到吴氏祠的拜殿。简约肃穆的拜殿是吴氏祠的核心,这里是吴氏祠堂议事之处,也是摆放吴氏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
拜殿顺着木制台阶而上,便可到达吴氏祠的二楼。楼上的视野开阔,我又回到观乐楼,站在台上,仰面而望,看到楼顶部绘有八卦太极图。八卦图的外围又是八幅画,画的是腾云驾雾,登坛拜将之类的神话人物,布局巧妙、精美绝伦。
观乐楼顶部彩绘游完吴氏祠后,不禁被吴氏祠内的各种古建筑装饰工艺技法的精巧所震撼。祠堂内各种彩绘、木刻、石雕,以神话人物、珍禽瑞兽、山川风物为题材,内容之丰富、工艺之精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如此精绝的艺术建筑,近年来,随着红色影视旅游业的发展,也频频在影视剧中出现。先后有《黄麻惊雷》、《铁血红安》、《生死血符》、《最后的国门》、《壮丁也是兵》等1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电视剧铁血红安吴氏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