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痛苦和挣扎而夸张变形的人脸,带着古朴原始的色调,全黑白的木刻语言如泣如诉……面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木刻系列组画《血寰》,作者对这一劫难和惨剧的强烈控诉,一下子戳中与之对视者的内心,震撼之余陷入思索。这组作品曾于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部分展出,16年后,今年12月13日全套作品将带观众穿越历史。89岁高龄的南京版画家程勉告诉记者,那些警醒记忆的脸,不只是南京人的,更是全人类的。
面对面
以《血寰》震惊于世的南京版画家程勉:用手中的画笔和刻刀书写时代
14+1:耗时30年,“大作”乃成
《面对着死》里被捆绑的他,面对死亡瞪大眼睛向苍天发问;《嚎》发出一个母亲的呐喊、控诉、哭嚎;江面铺满尸体,沧海横流的《长江水》,纳万千无辜亡魂;《重生》中,从废墟中站起来的父亲和孩子,挣扎求生;还有劫后余生的《受伤的姐妹》,被厚厚的绷带遮住受伤的脸部,眼神惊魂未定……
《面对着死》
《嚎》
《长江水》
《重生》
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长达六个星期的焚烧、屠杀、抢劫和强奸,令30多万中国人丧生,六朝古都南京陷入痛苦哭泣。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程勉耗费30年心血创作的这组作品,将亮相主题展览,奏响充满力量的“交响曲”。15幅版画以史诗的方式,诉说人类历史上这一少有的劫难和惨剧。其中14张于年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程勉的画室里,就藏着其中一幅,就此打开回忆的闸门。年公开出版的日本教科书,经日本文部省授意篡改历史,其中就有淡化侵略并歪曲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当时在国内激起巨大的抗议声。程勉当时产生了创作冲动,那些图片、图像和纪实影像资料,在他的脑海中反复酝酿着如何转化为触动人心的艺术形象。从年慢慢开始构图,搜集材料形成画面,年才完成了一小半,《美术》杂志就发表了部分作品。这套作品的小幅单张收藏范围还远至法国、英国、日本等地。
但同时,前辈们也给程勉提出建议,作为一个群体性事件,还缺少一件群像作品。因此,在不断修改前作的同时,他也考虑创作一幅统领全部作品并勾联起十四幅小画的“灵魂之作”。挑战是空前的,版画用刀具在板上刻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而“版画受画面的限制,不像纸质国画可以铺开很大,当时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板子。”程勉说,当改革开放后机械化程度更高,终于等到这么大的板子面世,自己才重新投入创作之中。
这么大尺寸的版画,财力物力的支出都是“大手笔”。年,江苏省启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给程勉的创作带来契机,终于开始了这幅大画的创作。程勉说,单位提供了创作空间,把地方腾出来安上灯,也得到不少同事的帮助。
高1.2米、长2.5米的主体性画作《血——公元.12.13》,表现的是尸横遍野的大屠杀场面。直到年才创作完,由十几张画镶在一个油画框架里,是版画和油画相结合的综合绘画。它像宽银幕一样的巨大画面,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大作”横空出世,随即引发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