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头雕刻出大学问,看第17届林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28日讯(记者王丹玉王一雷)一块普通木料,在雕刻师傅手里精雕细琢后,就变成了一件件惊艳的艺术品;他们为每块木头量体裁衣,用一双妙手赋予了木头新的生命和内涵。从无到有,从起步到精细,凝聚的是从一而终的匠心。在第17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上,手持刻刀的木雕师傅将这种匠人精神展现地淋漓尽致。

菏泽匠工木雕:让菏泽文化走出山东,走向全国

“你好,请问这套木刻的笔筒文具怎么卖?”在第17届中国林交会菏泽匠工木雕展位上,整齐摆放的木雕象棋、木雕文创产品吸引了许多爱好者的目光。

据了解,菏泽匠工木雕文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彦锋出生于木雕世家,从小对木雕有着特殊的情怀。年创办公司后,他通过传统木雕弘扬菏泽牡丹文化、水浒文化、乡土文化等,推出了众多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木雕作品,很多作品获得国家级及省市级奖项。

“做文化,欲速则不达,要有文化底蕴,沉下心来,长久去做。”匠工木雕展位负责人高伟华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合作,线下直营店,线上直播带货,保证菏泽木雕古老记忆传承。做企业要有社会责任,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近年来,公司还开发了一部分具有菏泽特色的,带有牡丹元素特色的产品,并与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工艺美院、山东艺术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做产品开发,让木雕产品更有活力,让菏泽木雕文化走出山东,走向全国。”

 福成博艺馆:“小木头”刻出“大学问”

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一个平淡无奇的老树根,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是不起眼的材料,在老手艺人高福成眼中,它们会幻化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经由他手的刻刀,一点一点呈现在世人面前。

高福成,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侯集村人,是一位精通木雕和根雕的农民艺术家,从事工艺雕刻已经50多年了。

“这件雕刻作品叫做‘四手捧花’,由一块完整的木头雕刻而成,制作技艺比较复杂。一块木头先打72个眼,然后再用线锯打磨成型……”提起木雕艺术,高福成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16岁跑到陕西临潼学习木雕手艺,41岁回到菏泽,咱们牡丹区林业局、黄堽镇政府都非常支持我,提供了很多政策扶持,帮助我建起了福成博艺馆,让我这门手艺在牡丹区安了‘家’!”

据高福成介绍,雕刻木料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除了常用的崖柏和当地的老枣木,其他还有非洲红木,非洲绿檀、非洲红檀、非洲黑檀等,根据所雕物什的不同,木料的选择也各有不同。

高福成每天在家里做雕刻,很早就起床,起来就雕刻,“我热爱雕刻,天天不闲着,双手经常被刻刀划伤,不过这没啥,哪个手艺人的手上没点伤呢!”

高福成说,他70多岁了,到了他这个年龄,应该顾养天年了。可是他既然爱上了这个事业,就会一直做下去,把木雕艺术发扬光大。

东昌木雕王孝荣:希望匠人精神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鲁班枕、陀螺、木塔精雕细琢,“十二生肖”摆件栩栩如生。在第十七届中国林交会“东昌木雕”展位前,不少市民游客拿起精美的木艺摆件细细观赏、询问价格。

王孝荣,山东聊城人,是第九代东昌木雕“鲁班技艺”传承人,年开始从事木雕工艺制作与研究工作,年个人投资创建了聊城市桃木工艺品木雕文化有限公司,潜心研究木雕工艺品的制作与新产品开发。每年陆续培养手工木雕技术人员数百名,热衷于公益事业,与当地残联,聋哑学校合作,成立了残疾人创业实习基地,为残疾孩子们开辟了一条“阳光之路”。

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创作的认真,让王孝荣积累了不少经验。“木雕”不同于其他创作,一刀下去就无法更改,画中复杂的场景,更是需要手艺人刀法细腻,雕刻之难不言而喻。为做好“木雕”,买来大量相关书籍进行钻研,并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木雕”的世界里。

王孝荣说:“‘木雕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匠人智慧的结晶,希望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雕’文化,让匠人的不朽精神发扬、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