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饼,赏月,是每年中秋节的标配。月饼年年吃,为何越来越没有味道了?就像一位朋友说的,我们现代人,过节日,却没有了节日的精神。
在哪里失去,就在哪里寻找。如何找寻失去的中秋节精神?先从好好吃月饼这件小事说起吧!
提到吃,长大了才知道,我们吃的其实是一种味道,一种对你来说很特别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姥姥的味道、奶奶的味道……为什么怀念这些味道?因为这些味道里,包含的不只是吃食,还包含着,和这些人的感情。
说到这里,是不是让独在异乡的你,思念起远方亲爱的家人,朋友?或者,远方的家人,挂念在外的游子?
小时候,每逢过节这一天,一整天都弥漫着节日的氛围,家人会赶集(上街)采买过节的东西。中秋节这晚,赶上天气晴朗时,月亮又大又亮,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还有一种淡淡的等待的欢喜。
等吃完晚饭,家人会拿出月饼,应季的水果,记忆中爱吃的月饼,厚厚的,圆圆的,咬上一口,还掉渣,往往第二口才能咬到馅,味道香甜软糯,还有冰糖嚼的嘎嘣脆,但是吃的时候,隐隐觉得,还少了点什么。
那时候小,还停留在吃饱的阶段,对吃好这个事还没上升到精神层面。直到去年中秋节,收到一位朋友亲手制作的月饼。有各种好看图案,有的月饼上有喜字,有的是花型。
从小到大,吃的月饼都是买的,大部分都是机器制作。我很好奇地问她,是怎么制作这么精美的月饼的,她说在网上买了制作月饼的模具,她妈妈买了制作月饼的馅料,加工,和面,才制作出月饼。
然后吃起那块月饼时,和以往吃过的,任何一块月饼的心情都不一样,感受到了被朋友珍视的幸福感,和中秋节的精致感。
原来,小时候吃月饼,缺失的那种感觉,是源自月饼背后的温度,那种精致美好的感觉。而这份美好是木刻模具带来的。
据说,最早的月饼,出现在南宋,已经多年了。制作月饼就要用到模具,这些月饼模,又叫饼印。
月饼木刻模具上的图案和文字,也是有文化寓意的。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一是和中秋相关的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如人物、动物、花卉;可以说,它是将生活与雕刻艺术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品。古代月饼的题材,大多集中在福禄寿喜等吉庆领域。
但是,在快节奏的今天,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包装越来越精美,量产让吃月饼这件事变成一种程式化,少了感情的温度。
木刻月饼模具,让吃月饼这件事变得庄重,充满美感,可以尝试和家人一起制作,自己和家人品尝时,还能回想一起制作的点滴。也是馈赠朋友,传达感情的佳品。
这个中秋节,让吃月饼,这件小事,成为一件美好的事,一件特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