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峰峰彭城木刻龙版发现记,用途成谜

<

幼时

繁华的千年陶瓷古镇

热闹非凡的庙会上

听戏台上的南腔北调

看市场上的四方来客烟火人间

那珍藏在庙宇中的木刻龙版

如今还有吗?

彭城作为一个近千年的陶瓷古镇,吸纳了四方来客,茶楼酒肆,商贾云集,一应俱全。彭城的庙宇大大小小能有几十处。童年时,最高兴的就是赶庙会,在人群里挤到戏台前,听戏台上的南腔北调。在这其中,最大的要数万神殿,百姓也称空位殿,座落在彭城镇西北,宋代为诸神圣庙,这里在古时藏有大量木刻版画,每年到正月初九和十月十五时,人们才能一睹珍藏的木刻龙版······

那么,现在木刻龙版到哪里去了呢?

解放后五十年代,万神殿被彭城小学占用。“文革”期间,木版被视为牛鬼蛇神,并准备烧毁。人群中,彭城镇街王庄一个村民心急如焚,突然他灵机一动,提出要购买这些木版,回家盖房作扇板用,这样才保存下来。

九十年代后期,住在万神殿附近的张树礼家突然来了一个拉着小孩的老太太说,“文革”时那位村民将龙版拉回家中后,在房顶搭了一顶棚,将龙版藏在里面,八十年代这位村民去世,龙版转交另一户村民保存。保存的村民年纪老了,怕将龙版再次流失,就到彭城镇请张先生拉回存于殿内。张树礼当即答应保管。

张树礼自幼家贫,以拾煤核为主,对彭城的民俗文化颇有研究,他一连三天,在街王庄村村民的顶棚内一块一块将龙版清理捆扎分类,搬下房来,又自费租车将龙版拉回,车行至村口,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村民在当街拦截要求付一笔不小的费用,张树礼无奈,只好将龙版又搬回原家。

后来,张树礼将此事反映给区宣传和文化部门,经协调,龙版妥善保管在了区文物保管所。数百种木版清去浮土,露出版图,虽经过历史的沧桑但木版画面仍然十分清楚,看着木版,仿佛走进了历史世界。

峰峰木版的线条流畅,尺寸较大,大部分为23X33厘米不等,每个版都分为正反两面,一版二图。初次接触木版,主要是印刷年画在集市或庙会上供人请用。但经过反复琢磨,发现木版的版面干干净净,根本没有印刷的痕迹,这就给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出了一道难题,此版到底是作什么用途,成为一个谜。

为了揭开木刻龙版用途,有关部门人员在古镇彭城及周边村七十多岁以上的老人中展开调查。但大部分人只能回忆起现在拆除的万神殿建筑外貌,对木版记忆模糊,只在“文革”期间见过……

万神殿的木版刻的是玉皇大帝等诸神,玉皇为龙,所以叫龙版。每年的十月初一左右,在南河五圣庙南边,一望无边的空旷地搭一个很大的席棚叫做“天师棚”,举行“请匣仪式”。

至于木版,彭城镇名叫索秀珍的老人回忆说那是做蜜食用的。在庙会开始后,就在院内搭三间席棚,垒好大火,请手艺人炸好几天,叫炸蜜食。主要是将面和好,把面粘在木版上,先拓好、炸好,粘在席子上,有字有画。粘的时间是十三日粘,等到十七日将画拆下,放进锅里煮成汤,叫“喝蜜食汤”,然后再割上肉吃一顿好的,这项工作的管事组织叫“皇人社”。

从目前所发现用木版拓面做炸制品,仅彭城镇万神殿所独有,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虽然这种技艺没有传承下来,但它在我国历史民俗文化发展上、在研究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现在,木刻龙版经过清理建档分类,成为峰峰独有的民间艺术珍品,在博物馆静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字:李俊峰

原标题:《知乎峰峰

彭城“木刻龙版”发现记,用途成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