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木刻 >> 木刻发展 >> 郓城部分祠堂盘点

郓城部分祠堂盘点

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祠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祠堂文化是祖先崇拜和儒家文化有机结合,是研究地域社会文明的有效载体,研究和延续宗祠文化是对传统民俗、独特乡间文化发掘,成为人们心中信仰的归宿。

郓城历史悠久,儒家文化发达,祭祖之风浓厚,几乎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全县估计有大小祠堂上百处,现对郓城部分祠堂盘点如下:仝林仝氏家祠

仝氏家祠位于郓城县潘渡镇仝林村,为明代建筑。祠堂始建于大明天启年间,扩建于大清雍正十二年。仝氏家祠是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明代砖木结构建筑,整体结构精美,平面设计,横梁结构,木雕刻画,在明代建筑史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祠堂院落中间为神道,大理石材铺就。两侧为砖结构造型铺地。祠堂正厅面阔三间,东西长12.60米,南北宽7.30米,青砖灰瓦,莲花脊,五脊六兽,前出廊,廊宽1.5米,两明柱,抬架式,硬山结构。额枋上有木刻镂空避画墙体,通风透气。还有木雕彩绘。门上有匾额,上书金色行书“追远堂”。门两侧前出廊立柱上挂有两块木刻对联。右侧是“克勤克俭积始仁厚基业”,左侧是“唯读唯耕永葆和平家风”。

佀公祠堂佀公祠堂系明朝成化年间进士户部尚书佀钟祠堂,位于城南佀楼村。祠堂为四合院式建筑,为明代创建,后经多次添建重修,始成规模,现存山门、大殿、东西配房及耳房。大门为清代建筑,大殿为主体建筑,明代始建。殿内原有紫檩屏风,为孔府所赠,高4米,长10米,镶有金饰,其上绢本书画为名人笔迹。

状元张楼状元祠状元祠位于张鲁集镇张楼村,最初称为张氏家祠,始建于清雍正五年。据郓城县志记载:清光绪十六年(公元年),张氏十九世传人张宪周殿试魁首,武状元及第,皇封震殿将军,张氏家族在张氏家祠原址基础上,奉旨按清朝旧制,扩建祠堂为三进院,加盖了东西厢房,并更改名称为武状元祠,沿用至今。

北关刁氏家祠郓城刁氏家祠建于明朝隆庆五年(公元年),位于古郓州城北关厢,东临唐塔,西邻城皇神殿。有清翰林魏希徵所立石立碑,康熙五十三年67代衍圣公孔毓圻曾奉旨赐金翻修并赠诗。郓城刁氏以孝道闻名遐迩。

彭庄彭李家祠

彭李家祠位于郓城县张营镇彭庄村丽媛小学西北米,始建于清代,年重修,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家祠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东西长15.60米,南北宽6.50米:抬梁式,硬山结构。灰瓦覆顶,莲花脊,棱子窗,正厅三间带廊,廊下左右各有一门,通往东、西房。前墙体用石灰砌护。

汉石桥吕氏宗祠

汉石桥吕氏宗祠位于随官屯镇汉石桥原村址。宗祠建于清代,为四合院式建筑,整个院落坐北向南,大门上一匾,为吕氏宗祠。

赵欢口赵氏家祠

祠堂位于郓城县双桥乡欢口赵庄村,是古代祠堂的标志性建筑。赵氏祠堂建于年,占地1平方米。

李尧民祠

李尧民祠西邻郓城县水浒好汉城,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祠堂是一座园林式古建筑。李尧民,万历二年(年)进士,曾任长洲知县、永年知县,历任监察御史、江西巡按、视顺天学政、应天府尹等职。

育才路李氏祠堂

郓城北关李家祠堂,建于清代,市系文保单位。祠堂大殿系砖木石结构,四角八柱,大木举架式硬山单层建筑,前出厦,青瓦覆顶,莲花正脊,设葫芦宝刹,两头设吻。每间设有四扇门,棂子门窗。门口两边设石鼓一对,上雕荷花。该李姓称为侍卫李,来源于乾隆皇帝的头等侍卫李文鉴。李氏家族,自一世祖李迪迁郓,不断发展壮大,现分布在北关、吴皮、宋堂等许多村庄,声望显赫,业绩辉煌。

刘口刘氏家祠

刘氏家祠坐落于郓城县玉皇庙镇刘口村。家祠由十世祖刘任公纠集族资,于康熙年间初建,后经多次扩建、维修,始成现在规模。民国十四年六月,黄河发大水,家祠损毁严重,十六世向萼公率族人进行了全面维修。年,重建了大门、过厅、西廊房,并维修了其余部分,使其恢复旧貌。

林集端木家祠

端木家祠,又称子贡祠。位于郭屯镇林集村,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前门楼高悬“性道文章”大幅匾额,后有座北朝南三间大殿。殿侧立有“子贡故里碑碣”,殿内有子贡塑像,陈有年前子贡手植楷木一段。

除以上家祠以外,郓城还有宋屯宋氏家祠、后葛营张氏家祠、汉石桥曹武惠祠、魏庙村魏氏家祠、唐塔路侯氏家祠、王进士村曾氏家祠、邵集杨氏家祠、北曾楼曾氏家祠、元庙集任氏家祠、赵北村管赵宗祠、前谢井王氏宗祠、大樊庄樊氏家祠、汤垓汤氏家祠、刘孟庄刘氏家祠、苑梁庄苑氏家祠、王沙湾王氏家祠、周垓周氏家祠、吕西周氏家祠、吕东刘氏家祠等。由于搜集资料缺乏不能详细描述,有待进一步整理。

来源仝氏家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