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向amp关键词陈茂山传统与观念

白癜风怎么冶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Art陈琦按:

年3月5日到6日周末的两天时间内,由Art陈琦主办的巨川雅集第二回论坛顺利闭幕,在四场论坛中嘉宾就不同的关键词和新趋向展开自己的发言,从本期开始,Art陈琦将逐渐发表整理出的论坛嘉宾发言,顺序依据发言整理出来的提交时间确定,巨川雅集第二回是第一回的发展和延伸,在讨论历史和当下问题的同时进行对于未来的探讨,不同的关键词既明确体现出个题的独特性,整体嘉宾的发言又构成今天水印木刻创作以及版画创作延伸的多种可能性,我们同样期待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巨川雅集的后续讨论中。今天我们推出的是艺术家陈茂山的发言,陈茂山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在读硕士,在年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共生的力量”中参与了工作,从其发言便可知他对于当下水印木刻创作的熟悉程度,“传统与观念”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进一步拆分两个概念足以让一代代艺术家孜孜不倦和上下求索,以往传统和观念似乎是被对立的,然而其实这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尤其艺术本身便是在传统的序列中形成,艺术显然又要兼具技术与观念,传统是叠加的,观念也是叠加的,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艺术史的脉络,水印木刻的观念与传统是伴生而来的。陈茂山对于“传统与观念”的立足点便体现出他创作的特性和对于自己的期许,虽然是大题目,不乏为青年学生的志气和勇气。

本次论坛我将从自身创作和创作时的思考出发,阐述一些我对“传统”和“观念”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我的第一个关键词是“传统”,具体来说是对于传统图式在当代水印版画创作中的思考与尝试。水印木刻是版画中的一个重要版种,一直以来,水印木刻深深的扎根在中国的文化血脉中,见证了审美的变更及文化的发展。我对于水印木刻的媒介语言有着天然的情感,水印木刻从工具的选择与准备、制版的工序与选材,再到印制的技法与媒介,都带有浓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的文化基因。对我来说,水印木刻不仅是作为一个版种而存在,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载体的选择。

水印木刻的表现语言是独特的,在印制作品时通过对水的掌握控制,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同时水印木刻因其形成原因,版种语言图示富含传统图式,最具代表性的如山、水、树木等……对这些传统图式进行深入探究之后,我尝试将这些图式运用进我的创作。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品和我是一致的,反映了作画时的状态以及当时的所思所想。

创作这张作品时我正处在一个较为茫然的阶段,对于传统绘画符号该如何运用以及怎样将传统绘画符号同当代的审美语境相结合是当时我所思考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们交流后,老师们的观点和见解帮助我整理了思路,传统绘画符号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方面更多的仍是文化观念上的,单纯的符号使用会流于一般认识,当代对传统的理解应该建立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图《山言·寻心》水印木刻50×25cm0年基于这些思考,在《山言·寻心》中,我尝试将所理解的传统绘画符号中的山的形象运用进创作中,山是画面的主体,同时在创作中运用大量的过渡、渲染的技法,对图式既定内涵和形象的思索,结合水印木刻的特性,在作品中营造一个清旷、静谧空间。

图2《山言·不渝》水印木刻40×00cm年

这张《山言·不渝》是在上一张的基础上,对于传统绘画符号中“山”的再一理解、表现。在原有技法使用的同时,在部分区域破开了固有形象的限制,让整个画面更加融合,同时依据自我的认识和想法,以错位、再构、叠置、变形等一系列的抽象表述和意念演绎的状态,尝试表现山这一形象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随着对传统绘画符号中蕴含的文化的深入研究学习,作品如何更好的体现绘画符号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更好的体现自我的思想观念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些尝试,也与老师们进行了多次交流。

图3《风华正茂》水印木刻40×00cm年

这一张《风华正茂》是所做的尝试之一,这张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三月份外出采风时一路上看到的景,当时见到这片景时正值春天即将到来,万物正准备从寒冬中复苏,它们所体现的生机深深的触动了我。

于是我想将景物中蕴含的生命力同传统绘画符号相结合,希望通过现实的景和既有图示相结合,更好地体现绘画符号的内涵,以此来获取一个更好的效果。但是从作品最终的效果来看,由于创作过程中过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