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要冲的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古称甘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一直流传着诸如“甘州不干水池塘”、“半城芦苇半城庙(塔)”、“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的民间谚语。所谓“存在即合理”,不到张掖不知道,到了张掖吓一跳!围绕城中心向外分布扩散,密集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庙宇佛堂道观等数不胜数!据史料记载,甘州城区及周围有确切名称的坛庙寺观、塔阁堂祠共八十多处。闻名遐迩的木塔寺(万寿寺)和大佛寺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经历代修缮得以保存至今,并成为见证这座老城历史的宝贵遗存……而如今,木塔寺已经成为张掖市民消夏、避暑、娱乐和活动的中心广场。甚至可以称其为“曲苑杂坛”却一点也不为过。唱流行歌曲的一三五、唱老腔的二四六;这边广场舞,那边少数民族舞蹈。还有遛弯的,举家游逛的……大家和谐相处互不干扰,一片其乐融融!但殊不知沉睡近千年的大佛寺睡佛就在离木塔寺广场附近,仅一街之隔。而今天要说的重点,也就是在大佛寺内仅一墙之隔的山西会馆。其实,这个山西会馆是有独立的大门的,地理位置和路牌标志都说得很清楚:张掖山西会馆位于张掖市小南街……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从网上搜索图片,甚至亲身到此地游览,却一直没见过山西会馆的大门是敞开的!即使是这样,也一点也没有影响游客及我们游览张掖山西会馆。从大佛寺西北角处,便可以进入山西会馆,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门洞。但是进去之后,瞬间没有了大佛寺园区内的喧嚣与嘈杂。除了偶尔从头上或树枝上腾空略过的飞鸟及鸟叫的声音,一切仿佛都是静止的……院内的建筑紧凑且疏密有致的沿轴线对称分布,从牌楼开始,两侧为钟楼和鼓楼,中间是大殿,然后是山西会馆内从不曾缺少的戏台及戏台两侧不失精致的看台……时值下午五六点钟,光线柔和的穿透参天大树及越过院墙,柔和的投射到院内建筑及廊檐砖雕和,木刻上,仿佛使人恍惚间穿越回始建之初的近三百年前……原来这座始建于雍正二年(年)的建筑群前身是关帝庙,在仅仅存在了六年之久就被山西商人在雍正八年(年)改建成晋商会馆(山西会馆)了。足足比现在红极一时的山西乔家大院还要早上20多年。可就在前几天,山西乔家大院却因管理不善而存在的诸多问题被摘掉了5A级景区的荣誉光环,而远在西北张掖的山西会馆却静静的宾客盈门,叹:造物弄人,尘事戏情啊……话说回来,晋商多富贾、搭帮建会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历史上号称“中国最早的商人”~晋商、就在全国多地开设有山西会馆,且会馆大多由个人或搭帮结伙出资而建的!张掖的这座山西会馆也没有例外,由山西客商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共同出资而建!张掖是丝绸之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有不少来自山陕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大大小小上百家上号、为巩固和扩大经营规模及实力,商会的建立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会馆前身关帝庙的一些建筑格局及牌匾供奉依然保持原样。山西商人信奉关公,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晋人朴拙,犹把精忠贯日月;商路坎坷,亦如千里走单骑。”“诚”、“义”二字作为山西人经商的精神根本,也更是与关公文化的核心相符近而产生崇拜。可有些怪异的是,牌匾上的姿势山西军阀阎锡山所写!?其实,说怪也不怪。阎锡山本是山西人,虽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且有亲日嫌疑,但其在政、军事、经济乃至思想和教育方面,还是有些贡献的。尤其在教育方面,阎锡山在山西大力兴办教育,成绩突出,令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