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仪式
《最美背影》医院的展示效果图
年7月7日下午,《最美背影》作品捐赠仪医院下沙院区举行: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三工作室创作团队将抗疫主题作品——《最美背影》黑白木医院。
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浙江省对口支援湖北荆门市抗击新冠肺炎前方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队长刘利民,医院副院长、援湖北武汉医疗队队长虞洪,医院下沙院区副院长翁晓川、周道扬;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孔国桥,版画系主任、主创者于洪,以及医院下沙院区援鄂医务人员代表和中国美院版画系第三工作室学生创作团队参加了捐赠仪式。
据悉,创作团队为了呈现最好的展示效果,前期曾多次到医院选址,最后决定在下沙院区一楼门诊大厅设计搭建一组展墙,专门用来陈列《最美背影》五幅组画。
捐赠仪式在陈列作品的展墙前举行,刘利民主持开幕式,他代表医院感谢中国美院版画系的捐赠,并介绍了医院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活动的情况。沈浩在致辞中介绍了此次中国美院抗疫主题创作和“众志赞歌”展览的情况,站在社会的宏观角度,就此次抗疫主题创作讲述了艺术工作者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响应医护人员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认为《最美背影》陈列于医院是这件作品最好的归属。主创者于洪分享了《最美背影》创作背景及捐献的缘起,代表创作团队向战斗在一线的全体医护工作者致敬。创作团队学生代表张航介绍了团队的创作初心和创作历程。
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致辞
《最美背影》主创教师于洪致辞
《最美背影》创作团队学生代表张航讲述创作历程
缘起
5月16日,“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展览”开幕当天,浙江省援鄂医疗队队员成为展览第一批参观者。浙大医院党委书记、浙江省首批支援湖北荆门医疗队队长刘利民在现场看到这幅《最美背影》时,忍不住感动落泪,他说在那个特殊时刻,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就是同事们身穿防护服的背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展览开幕式上说,“他们是英雄,我们只是赞颂英雄”。对于亲赴前线奋战过的医疗战士们来说,他们无疑是最能够感受到画作背后的意义,并成为与之共情的人。作为历经两个多月日夜创作,刻下这近亿刀刻痕并印制成画的创作团队,在新闻媒体报道中看到这一幕时,内心倍受感动和鼓舞,于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三工作室创作团队决定把这幅作品捐赠给医院。对医院来说,这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纪念,一枚抗战后的勋章;对作品本身来说,这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最适合展示的场所,回到大众之中;而对创作者来说,这是一首唱给英雄的赞歌,更是创作的初心。
作品介绍
《最美背影》xcm黑白木刻
创作感言:
(向上滑动启阅)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举国抗疫,人民群众响应国家号召,足不出户,居家隔离。而与此同时,众多的医务工作者却身先士卒,奋战在抗疫一线,成为在疫情中逆行的“最美背影”和时代画像。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渴望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回馈社会,于是我们拿起了手中的刻刀,希望能以独特的方式记录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
作品的题目是“最美背影”,表现的是平凡而伟大的医务工作者的背影,这些穿着笨重防护服背影的细节强烈震撼着我们。画面最初的立意是将真实与虚幻相结合。真实是指最大程度地保留记实摄影般的真实感。
在作品展出期间,我们看到有新闻报道:浙江大学医院党委书记、浙江省首批支援湖北荆门医疗队队长刘利民在我们的画前感动落泪,这使我们倍受鼓舞,说明艺术除了表现美以外,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来源于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虚幻”是指我们将这些真实人物的“背影”从日常工作环境中抽离出来,聚拢在虚构舞台的聚光灯下,成为主角,营造一种“崇高”的舞台效果。
在技法上,我们运用了黑白木刻中的“席纹”刀法,尽可能地还原最真实的视觉效果和细节。“席纹”刀法善于表现明暗,难点在刀法的组织与统一,整幅画面由成排的三角刀刻出的细线组成,“刀痕”由亮部向暗部渐短渐疏。
整幅作品从3月12号开始到5月14日结束,用时2个月零2天。由于疫情关系,创作前期23天都是居家构稿,老师和同学通过网络反复沟通定稿,最后9个日夜回校后完成现场刻制,“席纹”的另一特点是工作量大,最后完成的作品刀数有上亿之多。
在作品刻制及布展期间,许江院长就画面及展陈方式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可以说最后的作品达到这样的效果,其中凝结着老师、学生以及整个学院的共同努力,谨以此献给所有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奋战在一线的医疗战士。
——《最美背影》创作团队:
于洪孔国桥(教师)
张航程嘉雯刘芷茵袁仁盛朱颜徐子昂周心语
夏添林德伙王康梦之候娜谢典刘爽(研究生)
中国美院美术馆展览现场
浙江美术馆展览现场
浙江展览馆展览现场
获得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浙江广电集团共同开展的“寻找身边的感动”系列活动十佳书画作品奖
创作回顾
在因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通过网络和电视媒体看到医护工作者为了新冠的救治防治工作呕心沥血,手边只有一根画笔的我们,感动之余,内心也同时在思考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此时,学校发起了抗疫主题创作的动员,正好是一个契机,我们便在这个特殊时期里,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岗位,开始了《最美背影》的创作。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第三工作室15名师生历时两个月零两天,从出稿到装裱送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坚韧的过程。
构稿
年的3月上旬开始,三工的师生们就在网络上搜集各方面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并对木刻语言中的“席纹”刀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刀法的排布、走向,大小精确到毫米。确定基本画面布局和表现形式后,利用电脑手绘板,把照片转换成席纹木刻精稿。画作确定为五个不同角色的医务工作者背影,为了更高效地工作,研究生们分成五个小组,各由一名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一位人物的绘制。
考虑到版幅较大,为了方便后期的刻制,要求稿子是一比一的比例,尽可能表现出最后呈现的效果,也就是说,必须把最后要刻掉的刀数一笔一笔画出来。密集的席纹刀法运用在如此巨大的版幅上,还有电子作图和实际比例需要比对,每人负责的画面局部的笔法要求协调统一,这些问题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完善,但是留给创作团队的时间并不多。从四月底到五月初,为了成稿,老师和同学们几乎不分日夜地工作。15个人的创作团队,又都因疫情各自居家创作,沟通却是极其重要的,老师同学通过钉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