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你命令轻重伤员后撤,自己则留在原地阻击敌人;
面对敌军,你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毅然拉响了身旁的爆破筒;
英雄无悔,你用热血和生命,在祖国神圣的南疆红土地上,开出了世上最鲜红的木棉花……
中秋节的清晨,我又一次来到嵊州市烈士陵园。在高阔的蓝天下,在明亮的晨曦中,我缓缓地走近你,找到你。朝阳,从东方升起,把墓碑上一行“革命烈士吴恩光”的金色大字映照得更加绚丽。今天,我想告诉你的是,你用忠诚守卫过的祖国即将迎来70华诞,你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块留下过你足迹的家乡土地上,即便是你儿时记忆中的贫困山村,也已露出了她美丽的容颜。
英魂安息在家乡的土地上
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那场打出了国威、军威的自卫还击作战中,你迈着义无反顾的铿锵步履,在军校毕业后不久,走进南疆的山峦丛林,走进枪林弹雨。在猫儿洞外腥风血雨的前沿阵地上,你勇敢地去冲锋,去拼杀,去流血,最后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那样,在天崩地裂般的声响中与敌同归于尽。你视死如归的壮举,感天动地。
那是在年1月15日凌晨3时,敌军在遭到数次失败后,再次纠合数倍于我的兵力,凭借密集的炮火开道,向你排所坚守的阵地疯狂反扑,你从容地命令轻重伤员后撤,自己则和一位战士留在四号洞阻击敌人。敌军仗着人多势众,很快封住了洞口。在你俩的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且都身负重伤的危急时刻,身为排长的你面对扑进洞内已到跟前的敌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毅然拉响了事先放在身旁的爆破筒。那惊天动地、穿过滚滚硝烟的闪电,就是你用热血和22岁年轻的生命,在曙光中,在祖国神圣的南疆红土地上,所开出的世上最鲜红的木棉花,这也是人世间最艳丽、最华贵的青春之花。
二
30多年来,记忆像一盏照亮悠悠岁月的明灯,一直让我把你的音容笑貌铭记。你那充满活力的青春气息,也还留在我的记忆神经里,只是有时候轻轻一触碰,便会令我隐隐作痛。
年,吴恩光(前排左二)就读南京某军校时与同学的合影。
那年的9月,你从原奖山乡屏岫村,来到原嵊县中学文科补习班,参加高考复习。我与你同班。白天,同学们按日课表按部就班地上课,做作业。晚上,各自在教室、寝室和家里挑灯夜读,刻苦复习,大家也就很少交往,事实上也没时间作过多的交往。在和你一年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其实也没有说过多少话。这不仅仅是因为学习紧张,也因为你是住校生,而我的家在市区,上、下午一下课我就马上回家。要说交往,我记得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但就是这几次,至今还会像木刻的版画一样,在心头浮现。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刚下过一阵短暂的雷阵雨,空气中弥漫着洇湿的闷热。我从煤饼店买煤饼出来,在一条街上恰好碰到你。几十斤重的煤饼,压在我缺少锻炼的肩上,似担着两座大山。远远地你看见了我,就主动走近我,一定要帮我挑一阵。我自然有点不好意思,你却有点不高兴了,说:“以前放暑假时,我在家里经常去田间地头劳动的,挑这点东西只是‘小菜一碟’。”说完,你瞅准我换肩的瞬间,一把接过扁担,挑起就走。就在你蹲下身子时,我还第一次发现你的头顶发间有两三根白发。你的双颊原本有点苍白,这时因负重行走,抑或因有点不好意思而出现些许红晕了。
让我感到纳闷的是:平时很少出校门的你,今天怎么想到逛起街来了?于是,我忍不住问道:“是不是趁星期天来买一点生活用品?”你回答道:“刚才是去新华书店买复习用书了。”我又问:“买到了什么复习用的好书了?”你吞吞吐吐,轻声说:“没有看到好的复习用书。”看你不想多说的样子,我也不便再问你了。
我家离煤饼店有一段距离,还有一个上坡。你把煤饼挑到我家后,已是满头大汗了。你匆匆擦了一把后就急着要走,却被我一把抓住。我谎称说有一道平面几何的证明题做不出,请你指点一下,用意是想让你休息一下。
你有点羡慕我们这些家在市区的同学,羡慕我们的学习条件。这次终于主动开口,问我有哪些复习用书。看着你求知的目光,我毫无保留地把所有的复习资料拿了出来。包括那套当时很难买到也很实用、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你就挑了这套丛书中的一本《数学》书册,还有两本语文复习用书。
临走时,你很负责地向我保证,3天内一定归还,说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你说这话时,一脸的真诚,我也从你的目光中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少有的诚信。我忙说,迟几天也没事的,记得还我就是。后来,你果真没有食言。
直到很多年后,我才知道你家的境况。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你家和其他的部分农村家庭一样,还没有摆脱贫困。本来,你父母亲是不让你参加复习的。原因不是你读不好书,而是家里困难,无钱供养你继续学习。后来,是你原来的班主任老师慧眼识英才,赶到你家,做通了你父母亲的思想工作。所以你特别懂事,为了不增加父母亲的负担,你很少去学校的食堂买菜,很多时候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霉干菜。在这样窘迫的经济条件下,你当然是无钱买菜、无钱买复习用书了。但你也因此而变得特别用功了,因为你坚信,读书使你认识了不一样的人生,也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三
教我们历史的是陆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学识渊博。一次,他在给我们上完世界历史后,自己出了一份试卷让我们考试。我在做一道有关法国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论述题时,除了按照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答题,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合乎情理的独特见解。陆老师第二天就把全班的试卷批阅完毕。他对我的这份卷子十分满意,在我的那道论述题后面作了一段褒奖性的批语,并在上随后的历史课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不但如此,陆老师还把我的试卷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同学们学习参考。这让我学习历史更有兴趣了,也引来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