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制作的套色木版年画久负盛名。天津地区生产的民间木版年画,兴起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其主要形式是木刻线画黑白版,加以彩色描绘。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图3.套色木版年画《门神》内容极为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古代传统的仕女娃娃、吉祥图案,进而到历史故事、小说戏剧人物。辛亥革命前后,出现了反映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生活面貌的新作。为了适应农村生活的需要,其体裁格式也多种多样,如门神、灶王、条屏、斗方等等。图4.张大昕擦笔水彩年画《好喜欢》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彩绘两种手法。套色版多半是不十分鲜艳而沉着的色块,如灰、老绿、章丹、佛青、暗红、赭石等,匀称地布满画面,形成有调子的单线套色版画,可以单独欣赏。杨柳青年画的色彩是依据生活的色彩和题材内容的需要而调配的。它的色彩大胆夸张,有装饰性,富于理想;既丰富又和谐,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风情。图5.木版年画《钟馗驱邪纳福图》彩绘是用多种“软”、“硬”色在对比中组成理想的色彩效果。“软色”是指艳度(纯度)降低了的颜色,淡雅透明,如粉红、粉绿、淡紫等;“硬色”是指艳度高的颜色,浓烈而不透明,如大红、普兰、黑色等。木版套色沉着稳定,彩绘明快鲜艳;“软”、“硬”色又组成对比,这是杨柳青年画的着色规律。杨柳青年画鲜艳而不轻浮,丰富而不杂乱,强烈而不刺眼。图6.擦笔水彩年画《花木兰》02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是江南广大地区流传的民间木刻年画,和北方的杨柳青年画齐名。它创始于清初或更早些时间,最初是笔绘,后改为刻版套色。雍正、乾隆年间,多为填色,也有套印浓淡两色后填色的。后期受西方画法影响,或加阴影,或仿铜版画,中西结合比较生硬,不土不洋的样子。太平天国运动后,桃花坞年画衰落下去,主要销往农村,内容上大量增加了“喜庆吉祥”题材,以及迷信故事、动物、花鸟之类;在形式上则趋于简练、强烈,富于装饰性。图7.旧年画03潍县年画
画手和刻工,大都聘自杨柳青。题材分吉祥画、旧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初期风格受杨柳青影响,后自成体系,重用原色,对比强烈、鲜明,线条粗壮,风格纯朴。另外,广东佛山、四川都是盛产木版年画的地区。随着新文化、新艺术思潮的不断出现,这些独具民间特色的传统木版年画正被人们淡忘,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图8.旧年画《白蛇传》连环画《柳林女杰》画风清奇,连友不喜欢,美术爱好者却很欣赏岭南版武术连环画《初显身手》,画工很好,可惜艺术性打了折扣这套岭南版连环画印量泛滥,收藏价值不大,却留住了一代人的记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