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开幕现场(摄影/余冠辰)
年12月10日,值此石鲁先生诞辰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近件石鲁先生作品以及相关的史料、文献和图片,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展示了石鲁的艺术历程和时代担当,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石鲁先生艺术回顾展。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吉德,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石鲁先生家属代表石果,以及知名老专家:刘曦林、陈传席、赵建成、林木,来自首都美术界、美院高校、艺术研究机构的嘉宾马锋辉、何家英、卢禹舜、鲁晓波、张江舟、郭线庐等,石鲁先生长期工作的陕西美术界的代表和石鲁先生家乡四川仁寿县的代表。李群副部长宣布展览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主持开幕式。
吴为山、徐里、郭线庐、石果等先后发言并表示,石鲁是中国美术史论界公认的20世纪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巨匠,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和灵魂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的革命文艺家中最杰出代表之一。他毕生致力于民族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始终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大量优秀作品赢得了美术界的广泛赞誉,书写了中国美术新的篇章。在延安时期,他热情讴歌党、讴歌人民军队,讴歌边区生活,成为一名成绩斐然的版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石鲁先生专注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与创新,创作了一批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石鲁主导肇建了名扬艺苑、影响深远的“长安画派”,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01:19视频剪辑/余秋雨
展览分为“革命史诗”“时代礼赞”“长安新画”与“风神兼彩”四个单元,囊括了石鲁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转战陕北》、《山区修梯田》、《延河饮马》(草图)、《击鼓夜战》、《春满秦岭》,以及特意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借展的《山雨欲来》《华山松》2件重量级作品(2件作品预计将于年12月月底前开始展出),这是30年来这两件作品首次回国展览。
举办此次展览的主要目的就是系统展示石鲁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创造出的杰出艺术成就,彰显时代对艺术家的造就,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对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深刻影响,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向公众免费开放,将展至年2月9日。
石鲁是中国美术史论界公认的20世纪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巨匠,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的革命文艺家中最杰出代表之一。他用自己的名字致敬“石涛”和“鲁迅”,表达其崇高的艺术理想和精神信仰。他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年起在延安工作,10年间创作了许多反映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木刻版画及其他艺术作品。新中国成立后,石鲁积极歌颂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深情表现陕北黄土高原的风情和人民,创作了一批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用中国符号深刻阐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
石鲁先生特立独行的思考精神使得其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艺术理论等方面充满鲜明的个性,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其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偏爱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石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论对当今中国画坛的多种风格和表现方法,如革命历史画、乡土表现主义、新文人画、实验水墨画等,都起到直接的影响或间接的启迪。
展厅现场
“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分为“革命史诗”“时代礼赞”“长安新画”与“风神兼彩”四个单元,囊括了石鲁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转战陕北》、《山区修梯田》、《延河饮马》(草图)、《击鼓夜战》、《华山松》、《春满秦岭》。同时,为筹备此次展览,还特意向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借展了《山雨欲来》《华山松》2件重量级作品(2件作品预计将于年12月月底前开始展出),这也是这2件作品30年来首次回国展览。
观众在《转战陕北》作品前驻足参观
第一单元革命史诗
石鲁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出来的革命文艺家代表之一。年起的10年间,他先后在延安的陕北公学、西北文艺工作团、《群众日报》社、延安大学、陕甘宁边区文协工作,并创作过许多反映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木刻版画作品及其他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同时他也是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参加者。
建国后,活跃于陕西美术战线的石鲁始终怀念年轻时参加革命和战争的亲身经历,陕北的黄土高原和延安主题的绘画创作对他有着永恒的吸引力。石鲁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不是场景再现,需要艺术家认真思考造型艺术的规律,力求在构思立意上新颖、丰富、含蓄,并对特殊形象和历史事件有具体的感悟,赋予作品革命史诗般的价值。
第二单元时代礼赞
面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大潮,30岁的石鲁胸中涌动着激情和强烈的创作冲动,秉承着“从生活入手”的宗旨,他深入青海藏区、宝成铁路、兰新铁路建筑工地,祁连山、乌鞘岭、陕南和陕北。与建设者同吃同住,为劳动人民画像,用画笔展现和歌颂新时代、新气象。
传统中国画艺术是否只有经由西洋绘画的改造,方能承担起表现新时代内容的使命和任务?这是石鲁在50年代中后期思考的重大问题。—年的印度、埃及写生之旅,使石鲁认识到: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绘画艺术,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立足。此时的石鲁,开始反思早期水墨画技法中的西洋画倾向和美学上的情节化倾向,苦读中国古典美学著作,临摹历代名家法书、绘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
第三单元长安新画
共和国诞生后,石鲁被派往西安工作,他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成为当时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创作的指导思想。年10月“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在北京举办,后又在上海、杭州、南京巡回展出。《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长安新画》的评论,引发了长达两年多关于中国画继承与革新问题的大讨论,“长安画派”由此得名。
长安画派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北方诞生的画派,它以西北自然、风物、人情为主要载体,将新时代革命浪漫主义价值理想和阳刚雄伟美学思想相结合,在展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时代风格、中国画的创新与民族绘画语言探索、西北绘画题材的发掘与开拓等方面,都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其中,作为长安画派理论旗手和集群风格设计者的石鲁功不可没。
第四单元风神兼彩
年之后,经历过肉体和精神折磨几度死里逃生的石鲁,重新拿起画笔。虽然石鲁后期没有再画主题性创作,但在艺术风格和笔墨表现上却更加精到,境界体悟上也更加深远。他的艺术从理想转向精神,从抒情明朗的浪漫转向孤愤苍劲的沉雄,从现实的诗意描写转向形而上自然大道的畅神。他劲健、险峻、跳跃,如金石崩裂般的笔法的大写意,是其后期艺术的神髓。石鲁借助于传统文人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来体现其主体意识的彻底觉醒,以及在特殊年代敢于捍卫真知真理的信念和坚持艺术理念的决心。
展厅摄影
余冠辰 余秋雨 庞道琼
《转战陕北》钢笔稿之三,石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转战陕北》钢笔稿之一,石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侦查》,石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剪羊毛——藏族人民生活小景》,石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山区修梯田》,石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华山晨曦》,石鲁,私人藏
《黄河两岸度春秋》,石鲁,私人藏
展览海报(设计/刘晓雪何欣)
展览
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
展期
/12/10-/2/9
地点
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
票务
免费对公众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