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握凿,右手持斧,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一根木条就被凿出了一个规整的四方凹槽。把做好的榫头插进去,两块木结构之间严丝合缝,不用钉,不用胶,扣合严密。这是中国古代家具中木构件的主要连接方式——榫卯,也是坚守匠人精神的老木匠——经技区西苑街道文山社区丛级滋做家具时常用的连接方式。
丛级滋的家中,亲手打造的罗汉床、太师椅等家具,无不显示出他精湛的老手艺。榫卯家具的敦实质感,造型颜色的深沉古朴,龙凤雕纹的简洁精道……处处透露着传统的美感。虽然这套家具已经做了近20年,但依旧结实如初,花纹和色泽也在时光的打磨下更显韵味。
丛级滋小小的工作间中,桌面满是木屑。他正在做的一个毛笔架,各个部件已用榫卯连接好,顶端雕刻的两个龙头栩栩如生。
“我们老木匠做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接口都用榫卯,二是雕花也是手工雕刻的。”爱惜而又自豪地摩挲着椅子上的雕花,丛级滋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榫卯”其实就是木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卯完美结合,美观的同时,也比钉子和胶水更结实耐用。
在丛级滋看来,榫卯是传统木匠必备的技能之一,单榫、双榫、大接茬……榫卯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家具牢不牢固,就看手艺好不好。而木刻雕花技艺,更是老木匠手艺活和审美能力的最高体现。虽然,现代的机器能够轻松切割出各式花样,但是木匠一凿一锤精雕细琢的那份韵味,却是机器永远也代替不了的。
“木匠是个精细活,得沉下心,毛躁可不行。”丛级滋说,榫卯要制作得精准,需经历十几道工序,每一步都很关键。正是这样的精雕细琢,才让一件件家具用上几十年依旧结实不改、锃亮如新。这是匠人精神的最好诠释,也赋予了丛级滋认真扎实的性情品格。
经技区一带以前曾流传着一句老话,“长峰的摇摆渡,北山的木匠铺”。北山村改迁至文山社区前以木匠活而闻名,那时丛级滋家中就开了木匠铺,父亲和几位叔伯都是十里八乡的好木匠。儿时,父亲曾用榫卯技术给他做了一个手拉车玩具,让小伙伴们十分羡慕,而这种榫卯拼接的技巧也吸引了丛级滋的兴趣。秉承家传,丛级滋从小就会做一些木工活。当兵退伍回乡以后,更是跟着父亲踏踏实实学了两年,把父亲的一手好活学到手。
虽然后来没有从事木匠工作,但丛级滋至今还留存着父辈打造的家具和木工工具。刨子、锯子、刻刀、墨斗……一套工具铺在地,光是型号不一的凿子就有几十把,这套工具一辈辈传下来,有近百年。
如今,闲暇时间,丛级滋经常为社区和邻居打制一些板凳等小物件。“时代发展了,但是老手艺不能丢。它传承着智慧和技艺,更是一份匠人精神,一种情怀。”丛级滋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常会会/文姚威/图通讯员鲁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