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下坝村中寨布依族山寨,有一位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人,她名叫王立琪。年出生的她,从小热爱布依族传统文化,尤其对布依族的传统印染、纺织、刺绣、服饰文化情有独钟。
年,王立琪的父亲罗柱明因病去世。临终前,父亲再三嘱咐女儿王立琪:一是要照顾好年迈的母亲,二是要保护好老屋,三是要保护和传承好祖辈遗留下来的布依族传统印染、纺织、挑花、刺绣、酿酒、医药等技艺与遗物,决不能让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失传。
王立琪家的老屋,是一栋全木结构典型的干栏式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始建于清朝宣统元年(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八字朝门,四合院,石阶梯、石院坝。整个建筑群由正房、厢房、对厅、朝门构成。屋顶盖小青瓦,房屋正面墙壁上镶嵌着“万”字木格花窗,整个建筑群古色古香。正房大门上方悬挂着镀金匾额“厚德载福”;朝门上方悬挂镀金匾牌“濮越古居”。朝门两边是木刻镀金楹联:上联“古原竹韵布依寨”,下联“山青水秀民族人”。朝门左右上方的粉墙上,书写于清朝宣统元年的“万宝来朝”四个大字依稀可见。左有壁画名曰《鹿响金钟》;右有壁画一幅,并有题跋,但因年久风化,壁画及题跋内容已模糊难不清。
据王立琪的长辈相传,这栋典型的布依族民居为王立琪的祖父罗庭仁所建。祖父罗庭仁系民国时期当地的保长(即现在的村委会主任),念过私塾,饱读诗书,懂得《易经》与传统医学。
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年,王立琪便开始着手对老屋的维修保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请来木匠师傅,对老屋进行修缮。先后投入资金20余万元,历时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将这栋拥有多年历史的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维修完毕。
年,王立琪的母亲去世。办理完母亲的丧事后,王立琪将祖辈、父辈遗留下来的印染、纺织类各种工具老物件,服饰类(衣服、裤子、鞋、帽、背扇、围腰等)成品和半成品刺绣老物件,还有生活类用具、生产类用具、木工类用具等老物件,进行分类整理、保存。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祖辈遗留下来的这些布依族传统文化实物与技艺,自年以来,王立琪自费参加省市区旅游、文化、妇联、布依学会等单位和部门组织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培训班学习培训,认真学习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她在自家的老屋和院子里组织举办各种布依族民族传统工艺、技能培训班,对当地布依族、苗族群众进行培训。
至年,王立琪在乌当区布依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向市群工委申请举办民族传统工艺培训班,请来专业老师,组织下坝镇谷定村、新桃村布依族妇女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有手工织布、竹编、植物染(枫香染)等项目。先后举办各种培训班20余期,参加培训人员数百人次。
为了系统学习和传承布依族的枫香染传统印染技艺,王立琪到处拜师学艺。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熟练地掌握了布依族枫香染的印染技艺。她还四处采集纯天然染料所需各类植物的种子和幼苗,进行人工栽培,为布依族枫香染、五色花米饭等所需的染料提供原材料。通过学习培训,根据祖辈留下的布依族手工土法印染、织布、挑花、刺绣、土法酿酒资料、工具与实物,她已能熟练掌握布依族手工土法印染、织布、挑花、刺绣、酿酒等技艺。
她在维修后的老屋里,先后投入资金15万余元,分别开设了布依族传统民族服饰展览室、布依族传统手工土法纺织实践活动室、布依族枫香染体验室、布依族土法酿酒作坊等,免费供游客参观学习与实践,并供学员学习培训。目前,她的老屋已被乌当区布依学会确定为乌当区布依族手工土法织布、布依族枫香染、布依族竹编实习基地,并被省民宗委、省文联确定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每逢节假日,慕名前来王立琪家老屋参观学习布依族传统手工艺的游客可谓络绎不绝,并有国外游客到王立琪的老屋参观体验,摄影留念。
为了宣传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王立琪还经常将自己精心保存和制作的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送去参加省、市、区文化旅游部门组织的民族工艺品展。为了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受下坝九年制学校的邀请,她还在该校设立民族工艺品展室,义务担任民族工艺品手工制作指导老师。
年11月8日,乌当区布依族“服饰文化研讨会”在王立琪的老屋召开。会前,省、市、区布依学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与会员代表参观了王立琪的布依族传统服饰陈列室。研讨会上,领导、专家学者对王立琪自筹资金保护布依族传统民居,搜集、整理、保护、传承布依族传统服饰文化,并用自己的老屋开办布依族传统服饰陈列室、布依族枫香染体验室、布依族手工土法织布实践活动室、布依族土法酿酒作坊,保护和传统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与会者纷纷赞叹,王立琪真不愧是布依族传统文化忠实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栏目策划/李缨
文、图/罗登宜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怡
文字编辑/舒畅
视觉/实习生龚拉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