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初春,一位名叫加藤四郎的陶工跟随遣宋使僧人道元来到中国明州(宁波)天童寺,走访江浙一带的制瓷窑口,潜心学习了5年制陶技术。安贞二年()归国,几经辗转,最终在濑户村建窑烧陶,这也是日本六大古窑之首“濑户烧”的起始。加藤四郎也被后代尊为日本的“陶祖”。到了室町时期,经过几代陶工的不懈努力,濑户终于成功烧制出了如今被日本定为国宝级文物的“濑户天目”。
幸兵衛窯(こうべえがま)岐阜県多治見市市之倉町
幸兵卫窑古陶瓷资料馆
濑户古窑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地区爱知县的濑户市,这里拥有大量的陶土和高岭土,是得天独厚的制陶资源。年,第一任加藤幸兵卫在濑户附近的岐阜县开设窑口,名为“幸兵卫窑”。幸兵卫窑是美浓烧的代表窑元之一,当时是作为德川幕府的御用窑,向江户城本丸、西御丸进贡青花食器。
幸兵卫窑本馆
幸兵卫窑第六代加藤卓男(-年)
加藤卓男青釉草花文四方器三彩四方“瑠璃光”
到了幸兵卫窑第三代,对明宣德青花更是情有独钟。第四代、第五代幸兵卫也烧制了大量青瓷、青花、赤绘、天目等中国风格的陶瓷艺术精品。幸兵卫窑的第六代掌门人加藤卓男,受日本宫内厅委托,复原、制作正仓院的唐三彩。加藤卓男历时9年潜心研究,终于获得成功,他烧制的“三彩鼓胴”和“二彩钵”被纳入正仓院宝库。年加藤卓男被认定为“三彩”技法,这一国家指定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持者,获得“人间国宝”称号。现在幸兵卫窑已经传到第八代。
“你好釉花”金缮教室代表加藤利惠子
“你好釉花”金缮教室代表加藤利惠子,就是加藤幸兵卫的家族成员。加藤卓男是加藤利惠子的叔父。在家族的制瓷历史中,除去烧制,还有一方面就是修复技艺的传承。在中国陶瓷烧造技术、漆器制作技术传到日本后,逐步进行了本土化改良。在陶瓷器物的修复方面,与我国“锔瓷”不同,日本将漆艺技术用于陶瓷修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金缮工艺”。
金缮,日语中称为“金継ぎ”。金缮是以天然大漆为粘合剂,对破损陶器、瓷器碎片进行粘接和补缺,再用金银加以装饰的一种工艺技法。金缮不仅给人以完成后的美感,而且将修理后的痕迹作为景色加以珍重。这也与日本文化中独特的侘寂美学相呼应,对侘寂所描绘的残缺之美的崇拜。
日本金缮艺术展开幕剪彩
“你好釉花”金缮教室代表成员
金缮其实是陶艺和漆艺的衍生艺术。八百年前,加藤四郎回濑户筑窑,按中国陶法开始在日本烧制陶器。而日本漆工的兴起是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与唐朝交往频繁,随后中国的制漆技术传到首都奈良。当时日本的漆艺主要是螺钿、平纹、密陀绘、漆皮、赤漆。这些都是唐代漆技的摄取和模仿。奈良时期的木漆艺术精品和唐代漆器精华至今还按原态保存在奈良的正仓院宝库中。
展览现场
据说金缮起源于安土桃山时代(-年),此后的四百多年里,根据器物种类、破损状态,创造了“嫁接”、螺钿装饰等各种修理方法。由于得到幸兵卫窑的历史传承,加藤利惠子在其金缮教学中始终坚守传统,将正统的金缮技法传授给学生。此次在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举办为的“日本金缮艺术展”,这是日本的金缮艺术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全部展品都出自于“你好釉花”金缮教室的师生之手。
雅昌艺术网
“你好釉花”金缮教室教师加藤利惠子、所宏树
雅昌艺术网:这次“你好釉花”教室有多少位学生参与了此次的展览?
加藤利惠子:教室的学员现在大概有多位,这次的作品也全部是出自教室名师生之手。此次来到中国的学员有将近70位。虽然被台风滞留了一天,但是大家来到现场后,看到这次的展览都感到非常兴奋。特别是,这次的现场展出的中国传统的“锔瓷”工具和作品,之前只是听说过,今天大家亲眼看到了。学员们都在拍照留念,要转达给在日本的学员和朋友。
此次赴中国参展的“你好釉花”金缮教室学员师生合影
金缮教室老师所宏树、老师加藤利惠子、学员李永波、中国驻名古屋总领馆原领事李哲一同欣赏金缮作品
雅昌艺术网:如何规划这么多学生的上课时间呢?
对于金缮来说,每一道工序其实都需要非常的仔细,比如说漆的干燥程度,拼接的完整性等。这样,几乎每一个步骤完成后都需要等待,观察作品的状态,要保证品质,所以不可操之过急。因此学员们的上课时间大概就是一个月二到三次左右。我与所宏树老师都是根据作品成形过程,安排每个月上课时间。我们的教室设在名古屋。
中国传统“锔瓷”
雅昌艺术网:这些瓷器都来自于哪里?
大部分都是学员们的自己的,比如说家族传下来的古代瓷器,有的是自己的收藏品,或是自己喜欢,买来的杯盏,酒杯、茶具、碗、盘等。因为出于珍惜的态度,大家希望能够用金缮的技法将破损的瓷器修复,用于观赏和使用。
日本学员参观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我发现学员们的年龄都比较偏大?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来学习金缮?
加藤利惠子:是的,这些学员们的整体年龄大部分在40到50岁之间,也有60、70岁的学员。学习一门技术其实是他们对日常的生活的一种补充。出于对传统技艺的喜爱,就像是茶道、花道一样,这是一种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在修缮过程中表现出的执着和耐心,也可以说是匠人精神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上课中,一节课只有六个学员,以便于我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员的进度,一点一点的指导。同时我们的上课氛围非常轻松,我们用金缮的杯子喝茶、喝咖啡,吃一些点心,开心的聊一些日常的趣事。
加藤卓男三彩茶罐加藤利惠子
雅昌艺术网:金缮技艺的来源是怎样的?
金缮是陶艺和漆艺的集合。陶瓷烧制与漆艺都是源于中国,在这样的技术传到日本后,经过我们的改良,将漆艺技术用于陶瓷器物修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金缮工艺”(日语叫“金继”Kintsugi)。这个历史已经有年了。在战国时代,掌控天下的将军习惯于赏地于诸侯,结果是自己的土地越来越少。到了年前的桃山时代,将军不再赏地,取而代之的是赏赐“茶碗”。大名得到将军赐予的茶碗,经常举办茶会来炫耀,长时间以后,茶碗不免受到些许损伤,但因为怕将军怪罪,便使用纯金修补。这应该是最初金缮修复的起源。
金缮教室老师所宏树(右一)讲解金缮工艺
雅昌艺术网:金缮修复大概都有哪些流程?
所宏树:一共可以分为六步:即粘接裂片、填补缺口、找平补漆、黑漆中涂、红漆打底、上金。每次用漆干燥后都要打磨,打磨时要非常注意,不能破坏修补处周围的釉面。大漆的干燥或称硬化需要一定条件,在25-30摄氏度,70-80%的湿度中,大漆硬化速度快。为了保证漆的干燥程度,教室里面有一个简易的“荫干房”。上金工序最为重要,红漆打底后要等漆色接近于茶色,然后刷金粉。上早了金粉沉入漆底,上晚了漆面没有粘度,挂不上金。上好金的器皿要放置一个月才可以使用。完成一件普通的金缮作品,大概需要6个月的时间。
所宏树讲解金缮工艺指导学生“上金”
金缮最后一道工序“上金”
雅昌艺术网:您所用的这些修复工具和材料来自哪里?
主要是来自于日本本土,学员们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是由教室提供的,我们有自己的供应渠道。其中生漆尤为重要,需要定制。使用时,还要根据用途进行后期调合。上金所用的金消粉、金丸粉都是纯金,也有专门的供货渠道。在金缮制作过程中,描线笔不可缺少,笔毛要长且耐用,我们经过长期的试用比较,选定了一家专门为我们制作金缮用笔。
所宏树唐草蜻蛉碗
雅昌艺术网:使用的金粉在修复完成后并没有再刷一层漆来保护,以后会不会掉色?
我想这些作品本来就是大家一种心爱之物,所以将它们修复完成后,有的继续使用,有的会保存起来。继续使用的器皿,也有罩漆的,即使不罩漆,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多加注意,也没有问题。
雅昌艺术网:如果讲修复,我们的理解一般都是要“尽善尽美”,把残缺掩盖起来让人不会发现。而金缮却是将残缺的痕迹表露出来,这样的审美方式显然是不同的。
日本人的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就是把修复后的器物缺陷作为“美”去欣赏。现在因为金缮的运用大多还是在茶道上,所以人们在喝茶的同时,也在欣赏茶具,金缮所体现的“缺陷美”,反而提升了其中的品味。
青釉便携式茶具加藤利惠子
雅昌艺术网:加藤老师您这一套便携式茶具非常有特色,可以介绍一下吗?
这是幸兵卫窑所烧制的波斯瓷,图片显示的是一个完整的瓷瓶,然后切割分为了三部分,茶碗、茶罐、水指,再加上茶筅最终组成了一套便携式茶具。用来包覆的布袋叫做“仕覆”,是手工制作的,也是传统工艺之一,包括打结的方式。
牡丹果子器加藤利惠子
雅昌艺术网:金缮的用了很多工艺技法,这里还有一件阳刻牡丹果子器。
牡丹果子器这组作品是用“莳绘”(Maki-e)工艺技法制作的,牡丹花是用漆来堆砌的,然后进行雕刻,装饰富有立体感和力度。下面的漆盘是用麻袋片做胎,刷大漆、再用绳将四角吊起,中间自然下垂,硬化后形成的这种造型。再涂砥粉漆,打磨后刷清漆。
李哲将钟鼎文书于古瓷修复处
所宏树古唐津卷缘碟木与瓷的拼接
有些瓷器的修复加入了螺钿、绘画、木刻、金文、七宝等工艺,或者用不同材质来进行嫁接,中间用大漆来粘合,同时还运用一些刻花的技巧来点缀,与纹饰形成对应。
日本金缮艺术展纪念画册由雅昌艺术印刷出品
雅昌艺术网:这次的展览的筹备契机是什么?
这次展览是“你好釉花”金缮教室与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合作举办的。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明年将迎来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举办了这次展览。此外,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是对在北京的外交使团进行中国文化艺术教学的机构,此展是第一次将外国艺术介绍到中国,我们也感到非常荣幸。陶艺和漆艺结合而成的金缮艺术本身就是中日两国的互相学习与借鉴的历史产物。我们考虑明年在北京开设金缮教室,将这份宝贵的工艺进行分享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