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小村的文化生意经越念越响

白癜风医院重庆哪家好 http://m.39.net/news/a_9343699.html

  □本报记者胡磊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赵永斌王保文

  传统的木刻版画、栩栩如生的麦秆画、鬼斧神工的根雕作品……春节期间,在聊城市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孙庄村,免费开放的非遗民俗文化产品展每天都吸引着许多群众前来参观。

  “家乡的非遗民俗文化产品很有特色,送给朋友做礼物一定很受欢迎。”展览大厅内,一幅朴素的木刻版画唤醒了参观者孙玉菊儿时的记忆。只见黑白两色的版画上,一位慈祥的母亲正轻抚着女儿入睡。在孙玉菊看来,画中的母亲眼含万般柔情。

  定居南京的孙玉菊告诉记者,她趁着春节假期回家乡探亲,听闻孙庄村办起了非遗民俗文化产品展览,便带着家人前来参观。当她得知眼前版画的作者正是家人常提起的木刻版画非遗传承人刘青田后,当即决定多采购几幅版画带回南京送朋友。

  “趁着假期,我们选择麦秆画、根雕、版画、剪纸、葫芦烫画等十多种非遗产品集中亮相,向老百姓展现非遗文化魅力,旨在传承传统文化、宣传传统魅力,让传统老手艺在这个春节再‘火’一把。”孙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廷刚介绍,党建引领创办的禅石民俗手艺合作社,广聚民间文艺人才优势,让非遗民俗唱“主角”,大力实施“文化兴村”推进乡村振兴,收获显著效果,仅在今年春节期间非遗民俗文化产品营销额就达到10万余元,年前库存的产品即将售罄。

  在众多非遗作品中,麦秸画无疑是最引人注目且销量最好的产品。“一幅麦秸画大体上分成选料、制图、构图、熨烫等环节,加工过程十分繁杂。”展厅内,麦秸画非遗传承人李志海介绍着制作过程。

  “麦秸画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畅销各地。截至目前,孙庄村60%的集体收入来自麦秸画产品营销。”王廷刚说,禅石民俗手艺合作社成立后,麦秸画手艺很快在村内“火”了起来。李志海把制作过程分解成12道工序,每一个工序安排一个就业岗位。李志海还通过传帮带,带起一支20余人的麦秸画专业创作团队。

  “近年来,孙庄村突出党建引领,人才助力,积极创新乡村振兴思路,主打‘文化兴村’战略。”三十里铺镇党委委员许庆盼介绍,孙庄村以禅石民俗手艺合作社为载体,汇集麦秆画、剪纸、根雕、葫芦烫画等十余种民俗工艺品,实行“合作社+民间艺术家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文创“一条龙”产业链。目前,孙庄村已培育40余名特色产业工人,依靠非遗民俗文化产品,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现如今,这个仅有户的鲁西小村将‘文化生意经’越念越响,一条独具特色的民俗产业链正在形成。”

  在高唐,越来越多的村庄像孙庄村一样,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高唐县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拓宽发展思路,壮大人才队伍,凝聚发展合力,唱好党建引领‘主题曲’,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目前,高唐县共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切实受益。”高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磊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