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一入门,即被深刻地吸引,不由步步入深处,一时不知身在哪个场馆。
那大屏幕随手可点的古装服饰、炫丽锦绣的布料实物史话。都是无法错眼的有趣和美丽。陈列的各色刺绣,更是令人惊叹,无法呼吸。农桑、织锦、织机的实物与历史图画相辅相成,一目窥千年。知识与趣味并举,艺术共炫丽齐驱。一时迷了眼,只留下,啧啧赞叹,我早干嘛去了,居然啥不知道!!!
感谢小同学的语文老师,提议家长们多走多看,我这懒于思考的家长,觉得老师说得甚是有理,不打折扣的执行,居然收获了“我好无知”。在学习中,领悟的点,也和孩子差异巨大。
采桑女、浣纱女和丝绸女+应力分析图耕织类的图画中,总有孩童的身影
看到《耕织图》(清陈枚)系列后,孩子问。
“为什么大人干活,总有小朋友在旁边玩耍?”目光盯着图画,久久不去。又突然拽着我看刚才的几幅墙壁上木刻的画、刺绣展现的画。
一时错愕,的确是,很多耕织、采桑相关的图,都有孩童在旁边萦绕,或帮忙,或玩耍、或捣乱。沉吟后答曰:“可能是古代孩童们,没有幼儿园,而妈妈、奶奶们必须要工作,就是采桑叶、养蚕、织布;二来,过去妈妈们工作都在家里,孩子们的玩耍场所,就和妈妈的工作场所分不开了。”
“再有,过去农家的孩子们,经常看到妈妈工作,从小当家,也迅速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当中,或许对于他们而言,劳动是玩耍的一种?”
“嗯,有可能。”小同学点头同意。“可是,他们大多在玩,我们小孩子很少玩,都能做帮手的!”。
很少玩!!你缺玩吗?这是重点?
“嗯,你说的对,也有可能,画家觉得画些小朋友玩耍,看起来画面更有趣味、劳动场面看起来不那么沉闷、劳累?”。“应该是!照顾看图人的心情。”
耕织图(练丝)百子图
刺绣区的百子图、璇玑图,画面充满玄机,我觉得看得有点头晕。刚身体靠后撤,想放长目光。就见小朋友目不转睛地看,老怀甚慰,看来不虚此行,靠玻璃上休息片刻。
“这真的是个小孩”小A回头看我。
“啊,你在数小朋友啊!”
“对!”
果然,小朋友不可以以常理揣度之。
百子图鸟人、熊样
清代的官员官服的补子图案,文武官员各不相同。品级不同也自不一样。武官为猛兽系,从一品--九品分别为: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海马;文官一到9品:仙鹤、锦鸡、孔雀、雁、白鸿、鹭鸶、7品字打不出来、8品鹌鹑、9品练雀。难怪麒麟多俊杰,文官多被骂“鸟人”,这是来源?
看完这些补子,小同学,很诧异锦鸡、孔雀还有熊地位这么好。“你这熊样”是不能用了,“跟个鹌鹑似的”,也不行了,毕竟人是有品级的。
官员补子巧夺天工,丝织机
小时候见过家里奶奶当年的织布机,在这个基础上,看到陈列室展出的历代各种丝织模型,简直惊为天人。有这等技艺,当年我国若重视科技、起码提高下社会地位,不要唯有读那经书高的论调,我国岂会有近代几百年的沉重历史。这织机,不比现代任何机器差,就只一件龙袍,居然用到了几百众丝线、经纬分布、上下联动,机巧舒活,默然激动,为我先祖如此之技艺,却只能被贯之以下等人匠人而神伤。
看到这些历代织机模型,我似乎看到了,各种高精机器的希望,国之重视,必将有所成,毕竟我们不缺智慧与勤奋。
技术、专心与技艺、醉心于一事的人,要给予时间和保护,方能有所成就。而这样的人,却偏偏没有勾心之力。
丝织机(苏州丝绸博物馆)当我感叹时候,小同学总在提醒我,具体的细节:丝织机上有个人;这台机器不是丝织机,是缫丝机。当我刚举起相机拍摄看到的震撼织机时候,有人抓胳膊,指给我看,禁止拍照的提示牌。---哎,有了小同学,随身携带了监视器。
钱小萍:再现历史、开创未来
一路跌撞、误入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看到钱老师的手稿、成就(不仅仅艺术领域,更是在人造血管方面)、生平,不禁浮想联翩,似乎努力与坚持,就是对的人生。手稿上有自己的理解的布料织法、顺序、要点,一页、一页,累成那么厚的几本,放在玻璃下面。手指划过玻璃,似乎能触到纸面一样,徐徐而行。
一个笔记本放于长桌之上,那是有人留下的语言,感谢、感叹、赞叹、或顿悟的人们,不尽涂鸦,宣泄着自己在在此的心绪。我写下了自己的震撼,提笔瞬间,忘记了“震”怎么写,就空出来,给小朋友添加上。
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后记
历史观、现代馆、还未来得及去看,时间已是到了,要关门了。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没看清楚,待得他日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