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江南鱼米乡,屯溪古镇更情长。小华山下桃花水,况有茶香与墨香。”屯溪位于黄山脚下,据传因三国时期黄盖屯兵溪上而得名。屯溪北倚华山,南临新安江,可谓“山之阳、水之阴”的风水宝地。屯溪为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处,水运畅通,经济繁荣,历史悠久。南北朝陈文帝入海宁县(今休宁),屯溪为海宁县首镇,亦算帝王之都。宋徽宗移都临安(今杭州),外出的徽商以宋城的建筑风格回家乡兴建宅院,故屯溪老街又称“宋城”。元末明初,徽商在江畔水埠周围造八间客栈、四所四十七间房,即“八家栈”。及至清朝,屯溪发展为“镇长四里”、茶号林立、商铺云集的物资集散中心,位居“徽州四大古镇”之首。民国时期,地方公堂商会均设在屯溪,战时大批商贾政要避难于此,经济文化急速发展,被称为“小上海”。屯溪老街是典型的宋明徽派建筑风格,鱼骨架状的巷弄纵横交错,为典型的古代街衢。店铺皆为砖木结构,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体现了古代商家“前店后坊”的格局特点。屯溪的住宿偏贵,我们由于刚爬完黄山,又脏又累,就选择了一家设备全、条件好的宾馆,建筑古香古色,位于老街道口,交通方便。老街上有个青年旅社,坐落在一家老字号店铺的二楼,可惜没有提前预约,有些遗憾。来到屯溪,一定要到“老街第一楼”品尝徽菜,室内外建筑彰显徽风古韵和徽商文化,经典菜品有臭鳜鱼、毛豆腐、石耳石鸡等等。南方人吃的真的很少,我和老公点了四个人的量,盘子里吃的干干净净。邻桌看我们一点没剩,羡慕地说,人家点的都是好吃的。我心里想,再随便给我两个菜,我还能全部消灭了。吃完饭,肚子和钱包都是瘪的。老大桥及周边客栈,此处为屯溪的发祥地。(生活质朴的当地人。)屯溪老街当地人生活悠闲自在,习惯早起的老公清晨去拍街景,不到半个小时就吓得跑回来,说街上一个人都没有,连买早点的和遛狗的都没有,太吓人了。我心安理得地睡到九点,简单收拾一下出了门,结果街道上还是空荡荡的,店铺大门紧闭,一向贪恋自然醒的我也彻底折服于屯溪老街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了。来到老字号“汪一挑馄饨”吃早点,“不吃汪一挑,白走老街这一遭”,“汪一挑”挑担肩上,传承四代至今。原来,早点也可以吃得如此雅致、讲究。点餐的时候,有些尴尬,南方人好像吃的都很少,热心的服务员一个劲儿地提醒我们,说点的都是主食,怕是多了吃不了,结果我们就在她的提醒和周围人怪异的目光下吃了个半饱。老街街道均由红褐色的条状麻石板铺成,雨后洁净透亮,走在上面古韵十足。屯溪博物馆中就位于老街闹市中,其中陈列着明清家具、字画古玩,入门处的“宋代歙石砚板”可谓镇馆之宝,偷偷地摸了一下,凉润柔滑。老街上还有一个私人博物馆“万粹楼”,据说店主四处搜寻废弃的古建料建成此楼,藏品丰富珍贵,有慈禧的宝座、光绪的圣旨等,还有近现代商政要人的墨宝。老街上的中华老字号是鳞次栉比,很高兴老公主动给我买了“胡开文”的徽墨和“杨文笔庄”的狼毫,算是对我继续练字的鼓励。逛这两家店时,一进去店主人就会详细地介绍笔墨,摊开宣纸,自己随便写几个字,微笑着说,试一试嘛,不买没有关系的。店主人的字写的非常好,大多数游客都眼睁睁看着,迟迟不肯接过笔,随便买点人家推荐的。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接过笔,写了一句最喜欢的练了无数遍的诗,装装样子,说,不错,挺好的,然后含情脉脉的看着老公。精打细算又好面子的老公一激动,爽快地说,亲爱的,喜欢什么,随便挑,买!我仔仔细细挑了两样,都是柜台后面老板没有摆出来的,老公竟然能和老板谈来谈去砍下一半的价钱,还发现老板差一点调包我选好的东西。老板和其他游客都脸色很差。老公旅行时买纪念品有个原则,当地产的、有特色的一定要买,留个纪念,挑自己喜欢、价钱便宜的,不后悔不吃亏,整个过程中注意防止被掉包、找假钱、有小偷。“同德仁”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办人为程德宗、邵运仁,寓意“同心同德、利国利民”,诊室、药房一应俱全,牌匾上皆为清代著名书法家的真迹。门口的凉茶药性十足,喝完喉中清凉,口中回甘,烦热疲倦的感觉顿时消散。坐诊的老中医看了我们一眼说,年轻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我暗自佩服,对老公说,老前辈仅通过望神色就给我们确诊了,厉害。老中医淡淡的说,平日缺乏锻炼的,从黄山下来走路都是这个姿势,跟慢动作回放似的,不用望神色,看腿脚就行了。屯溪老街上还有一个戴震纪念馆,据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所学校的食堂发现一块刻有“戴震户界”的石碑,但戴震的故居已难觅踪影,就修建了一所戴震纪念馆。这是一个被称为“摇碧楼”的清代民居,内有藏书楼。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哲学家及自然科学家,开创了“乾嘉朴学”中的皖派经学,终身信奉“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屯溪华山岭和杨梅山之间的珠塘,梅雨季节时常暴发山洪,百姓苦不堪言,戴震建筑了一座石坝,利用科学知识兴修水利,造福百姓,改善生态环境,“珠塘鸥雨”亦成为一大美景,现珠塘已建成戴震公园。屯溪的程氏三宅有“明代民居之瑰宝”之美誉,为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程敏政就是唐伯虎的主考官。)三宅均为五开间二层穿斗式砖木结构楼房,前后厢房,中央天井,蝴蝶瓦、飞来椅,体现了江南民宅的“四水归堂”建筑特点,木刻、石雕及梁上彩画均为徽州建筑及文化的代表作,内有“滴水石穿”警示石。古朴庄严又有着些许灵气的青砖黛瓦马头墙,有着防火的实用功能。屯溪老街的路口还有几家咖啡屋,环境素雅。咖啡和甜点勉勉强强,有些应付,不太精致。离开屯溪之前,我们到老街上的“一朵一果”,精心挑选了明信片,一张寄给现在的我俩,一张寄给未来的我俩,一张留在了屯溪。(老公的照片多了些,因为老公把我拍得太丑了。)遗憾的是,没有选到合适的屯溪名茶:屯绿、祁红、太平猴魁,总觉得在旅游商业区买不到好茶,价钱又虚高。此外,在老街上看到一位师傅在制砚,一门古老的手艺,可惜砚台的质量不是很好,没有见到“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湿润如玉,墨峦浮艳。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这般真正的歙砚。(屯溪博物馆里的砚王除外。)个人认为,在屯溪游玩,两天一晚的时间正好。第一天下午逛逛老街,喝杯咖啡,晚上去“老街第一楼”吃饭,顺便看看老街的夜景,第二天去“汪一挑馄饨”吃早点,体验一下家家店铺大门紧锁的老街,然后去“程氏三宅”、“老大桥”,下午就可以返程了,如果不赶时间的话,还可以逛逛“戴震公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