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本报记者朱兆恺
“哇!这个‘冰墩墩’和‘雪容融’刻得真好看!”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余东方拿出了一幅提前准备好的版画作品,让正在美术教室上课的学生们瞬间“沸腾”了。版画上创作的“主角”正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与“雪容融”。学生们围在老师的周围,聆听他讲解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仔细观摩版画的颜料配色、套色等步骤。
早在20世纪40年代,袁州的版画创作便开始萌芽。袁州版画将具有赣西文化特征的屋宇装饰、漆器图案等元素融入版画创作中,作品内容贴近生活,多反映本地生产生活和风俗民情,具有地方特色和鲜明个性。在20世纪90年代,袁州区新坊镇成立了农民版画协会,带动了周边群众学习版画,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版画作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新坊镇中心小学校长吴志勇了解到新坊镇农民版画辉煌的发展历程,便产生了把版画引进校园的想法。年,新坊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学生版画社团,邀请了江西省非遗传承人彭志明给学校的美术老师授课,培养学校自己的版画教师。
“我们文化工作者首先要让校园里的孩子们能接触到非遗,以后非遗的传承使命需要他们这一代肩负起来。”袁州区文化馆馆长解坤说。近年来,袁州区文化馆多次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城乡多所中小学的学生面对面地展示非遗技艺和文化,积极推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制作一幅版画,从构思到上版,从雕刻到油印,各道工序都需要精心打磨,精雕细琢,制作周期也比较长,所以给学生上课所使用的展示版画需要提前刻好。课前,在位于宜春市文化馆内的宜春版画院,余东方拿着铅笔对着画架上的木质底板,描摹得沙沙作响,并不时看看摆在一旁的素描本,本子上画着已经设计好的图稿。远处的桌面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样式的刻刀。
“我们在课堂上做过复兴号高铁、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为主题的版画作品,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已经有9年版画教学经验的余东方笑着告诉记者,从生活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现代元素题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以版画作为载体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原创作品。
木刻版画需要使用一些刻刀工具,对技法的要求较高,小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学生在学校很少接触木刻版画。平常上课学生都是使用吹塑纸作为底板。余东方拿出了自己特制的一套刀具,边演示边给记者介绍。吹塑纸是一种表面平滑的泡沫塑料,学生在底板上画出图案后,使用铅笔就能在这种结构疏松的吹塑纸上刻出痕迹,然后通过上色,用手按压均匀,就能印在纸上,看到最终的版画图案。
“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渐渐变得有耐心了,能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心中的想法。”新坊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陈欣晨说。“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将版画课程设置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爱。
非遗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双减”后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双减’后,我们将版画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新坊镇中心小学校长吴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