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的最大特点是冬暖夏凉

北京看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113049.html

青城四合院

青城位于榆中县北部,濒临黄河。现存有50多处四合院,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其中有明代建筑1处,清代建筑33处,民国建筑15处。这些古民居的砖木雕刻艺术非常精湛,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张甘棠四合院青城宏伟堂皇的四合院当数张甘棠四合院。此四合院位于青城村三社,因张甘棠长期在天津经商,故此四合院建筑样式及风格有天津风格。

罗家大院罗家大院位于青城后街北边中段,坐北向南,为三进式的四合院。罗家大院总占地约十三亩,其布局合理,结构严整,四面封闭,对称和谐,参差适度,主次分明,砖雕木刻,花木栽植,无处不蕴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一座文雅毓秀的四合院,也是青城四合院中的一朵奇葩。

火家公馆火家公馆坐落在榆中县来紫堡乡方家泉,始建于20世纪初,占地约90平方米。该馆为四合院式建筑坐南朝北,一进两院外观规则,中线对称后院为五堂五厦式堂屋和厦房均有前廊檐,大门、照壁、墙方肘、屋脊上有精美的砖雕壁画,东西厦房之间以牌坊相连,大罗家大院门楼为悬山歇顶砖木结构,气势宏伟,古色古香,尽管废弃多年,但其流风余韵依然不减当年。据测算,该公馆建筑面积平方米,依建筑规模和品位看,应是当火家公馆时公馆中的上乘之作.

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一种原始而简易的古老民居,是先民穴居生活的写照,兰州黄河两岸山峁沟岔间多有遗存。窑洞的最大特点是冬暖夏凉。兰州的窑洞大致有三种:土窑、箍窑和砖箍窑。

土窑最为常见,多选土层厚实、土质坚硬的山崖,先挖出崖壁切面,再挖掘出大半圆形窑洞,最后砌上门面墙,安上门窗,垒灶盘炕,即可住人。有的人家同一立面三孔窑洞互相串通,以扩大使用面积,有的里面还挖有小偏窑,以存贮粮食或杂物。土窑成本小,造价低,只要有劳动力就可修造,因此过去是无力盖房的穷苦人们居室的首选,只是由于兰州地区的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差,窑洞遇雨容易垮塌。所以,兰州的窑洞,无论从规模还是造型上,都远不如陇东和陕北的窑洞坚固耐用。

箍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打墙版筑的方式筑成覆斗形的土墩,待其自然干燥后开挖窑洞,安置门窗,整个窑洞呈覆斗拱形,里面先用草泥抹平,再用石灰粉刷或用纸裱糊。这种箍窑坚固耐用节省材料,墙厚六十到七十厘米,防寒隔热,冬暖夏凉。另一种是用人工打造的土坯(俗称胡墼)砌垒而成。砌箍窑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手工活,与石拱桥土窑的建造原理相似。

即先在扎好的石墙基础上,用土坯砌出后墙和边墙,再在中间支架刷楦,把土坯纵向的一侧削成楔形,箍成拱形窑顶,上面覆土成斜面以利排水,最后用长草泥墁光。待干透后安门窗,盘火炕,即可入住。当年大庆石油工人创业时建造的临时住房“干打垒”,其原理与箍窑相同。箍窑无梁、无柱、无椽,省料、省时、省工,农村经济拮据者,兄弟俩或天妇俩,加上窑工三天即可完成。

砖箍窑是窑洞的现代升级版,建造方法和程序与土箍窑相同,只不过即景区相继建造了联排砖窑景点,是以现代建筑理念建造的复古建筑,也是用材由土坯变成了砖而已。近年来,兰州市在白塔山、九州台和安宁仁寿山景区相继建造了联排砖窑景点,是以现代建筑理念建造的复古建筑,也是传统窑洞的再现。

地窝子·地窨子

过去,北方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盖不起砖瓦房,也盖不起普通的土木结构的房子,常在山区、丘陵地带或原与川的过渡带,挖窑洞居住。在平原地带,由于无法挖窑洞,有的居民便建造“地窝子”、“地窨子”居住。

地窝子是就地挖出的长方形土坑,上面覆盖屋顶的半地穴式古老建筑。建造小型地窝子般选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地窝子的山坡,先向地长方形土坑,坑的大小根据居住人口多少确定。坑中央竖立一根高出土坑地下挖三四尺深的中柱,周边沿坑边竖立一圈与土坑深度等高的木柱;柱上加檩椽,椽子上端攒集于中柱顶端,下端搭在坑沿上;椽上绑柴笆和草朿,再盖上半尺多厚的土培实,即形成一个雨伞状的穹窿屋顶,南面或东南角留出房门和小窗。

这种建筑地下和地上部分约各占一半,屋内空间两米多高,或砌火炕,或在地中央火塘生火取暖。房顶四周再围以土墙或木障,以防牲畜踩踏。地窝子建造方便,保暖性好,很适合短期居住或逐水草而居的游猎民族冬季使用,但这种房子的耐用性很差,通常每年都要重新翻盖一次。

地窨子在平地上先挖出南北方向长约11米、东西方向长约10米、深约4米的长方形土坑。然后在坑内北、东、西三面各挖出三孔窑洞,中间一孔窑洞留有一个门,其他两个窑洞分别留有两个窗户。窑洞之间用门洞串通。一般把中间窑洞作为小厅,用作起居活动空间。

两边窑洞是住房,靠近面墙的一面搭满间炕。炕边有窗户,墙外窗户下是炕洞。南面也就是阴面,挖一孔窑洞作为磨坊或牲口圈,用于饲养畜禽。西北或东北角与卧室串通的窑洞是粮库。作为粮库的窑洞顶上开有洞,一方面用于透气,另一方面用于从上往下灌储粮食。

西南角的一孔窑洞用于装杂物,东南角的一孔窑洞是厨房,从窑洞向地面凿出一洞作为烟囱。与地面向平的地坑周边用土坯砌高约1米的小墙,一是防雨水流入院内,二是防行人、小孩跌入。院内中央挖直径约1米、深约3米旱井,下方全是沙石,用于天降雨雪时,雨水流入渗水。南边地坑与地面之间挖出长约8米的马巷道,作为人和牲畜的通道。这便是较原始的“地窨子”。在地窨子居处,有一定的礼仪规矩。一般北向是上位,是老年人和长辈居处的地方,年轻和晚辈人只能在东、西两侧居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