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这不是‘木刻楞’吗?”西上园社区居民张帆看到眼前这座原木色小房,立即联想到家乡的俄罗斯族传统民居“木刻楞”。而在这座长3米、高1.5米的小木屋上,悬挂的小牌子清晰地标注着“爱猫公寓1号”。原来这是通州区中仓街道综合执法队和社区联袂打造的流浪猫之家。
打开小木房的门,由铁架分割开来的三个隔断房里,6只大花猫慵懒地睁开眼睛,性格活泼的小黄最先从隔断里的二层跳到一层喵喵直叫。王亚琴把猫粮哗啦一声撒在饭盆里,猫咪们便慢条斯理地开启了美餐。“它们都是十多岁的老猫了,需要特殊照顾。”王亚琴说。
王亚琴被爱猫人士亲切地叫做“猫妈”,义务喂养流浪猫已有十年时间。为了给流浪猫遮风挡雨,几年前她在社区东北角亲手搭了个铁皮房,许多流浪猫也逐渐“认可”了这个家。可是,由于这里属于私搭乱建,被列入了今年的拆除计划中。
前来拆违的执法队员陷入了两难:“拆除私搭乱建,本是出于优化人居环境的目的,不能激化矛盾,既然‘堵’走不通,那就‘疏’吧!”执法队长奚春发找到社区书记张娟,联系物业、物管会,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拆掉私搭乱建,重盖猫舍,成立社区自治组织,真正把小区里的流浪猫管起来。
西上园社区共有39栋楼,与户居民为伴的还有三四十只流浪猫,小区里的爱心人士时常投喂的举动,也引起部分居民的反感。“有些食物,猫吃不了就腐烂了,会招来苍蝇。”社区书记张娟说,与其放任不管留下隐患,不如建立长效机制,打造社区流浪猫解决方案。
前后对比图
于是,社区里先后出现两处爱猫公寓,容留上了岁数的流浪猫,旁边的“开放式餐厅”则配备了充足的食物和水,供其他流浪猫经过食用。社区成立了以王亚琴等爱猫人士为核心、兼有物业、社区、物管会人员的志愿者队伍,引入社会单位提供猫粮、消毒杀虫工具和药品,建立爱猫公约,让爱猫公寓不再是谁的私产,而是社区的一项公益设施。张娟说,这样既依法清除了私搭乱建,又解决了社区流浪猫治理难题,还调动了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居民与流浪小猫互动
如今,站在爱猫公寓前,丝毫闻不到异味,王亚琴和志愿者们把猫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分时段喷洒消毒水。崭新的小房子成了社区一景,引来不少居民撸猫。采访时,一只不到一岁的小猫跑来喝水,然后在石头旁玩起了小虫。
小猫吃饱喝足玩小虫
“流浪猫管理才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还要为它们驱虫、绝育、就医,建立领养通道,链接更多资源。”张娟借此呼吁,有相关意向的社会组织可与西上园社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