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2月2日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近日,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将捞鱼生、粿汁、印族花环制作,以及手工牌匾雕刻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目前,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中的项目已达97个。清单中的项目可归纳为六大类,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分类,即“口述传统与表述”“表演艺术”“社会习俗、礼仪与节庆”“大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与习俗”,以及“传统手工技艺”,还包括一项额外的“饮食文化遗产”类别。
最新列入清单的包括华人手工牌匾雕刻手艺。75岁的书法家杨昌泰与71岁的雕刻家谢翰林,联合经营昌泰画廊约35年,可说是本地唯一结合书法与手工牌匾雕刻艺术的服务商。
杨昌泰说,牌匾如今能以机器制作,本地懂得以手工雕刻牌匾的工匠已非常少。“早期本地很多牌匾都以手工雕刻,但工匠未必懂得书法。我们既了解书法,也懂得木刻,便能在一凿一削中把书法的神韵表达出来。”
他相信手工牌匾受被列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能提升新加坡人对这门手艺的重视,也有助刻字艺术的传承。
针对捞鱼生被列入清单,美食家林益民说,华人祖辈从中国南方下南洋之前,就有吃生鱼片的习俗,这道简单的小吃来到南洋后,尤其在新加坡,进一步发扬光大。年代,这道菜经本地粤菜名厨改良,再配合捞鱼生时喊吉祥祝福语带动气氛,令它逐渐发展为经典的农历新年应节菜肴。
至于粿汁也列入清单,林益民认为,这道早期潮州人的街边小吃,是一道既便宜又让人温饱的平民美食,受到认可令人欣慰。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政策与社区)陈子宇说,该局希望借此清单肯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实践者的贡献,提高新加坡人对本地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欣赏。
“清单中呈现有关项目的研究资料,涵盖它们的历史、现行表现方式,以及所面对的挑战。这有助文物局推出战略和措施,以及开发与实践者的合作项目,促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