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水乡创作有感,完美的艺术形式,是表

我爱水乡和水乡人的美,想到水乡会让人感到:老农指挥着他的合唱队,歌唱水乡的美,生活的美。作者的头脑里对生活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在选择过程中,思想感情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所谓“偶然得之”是同生活感情积累有关系。我对水乡是有感情的,对农民是有感情的,而且对鹅也是极有感情的,在儿童时就画过鹅。我一直没忘的是,我到水乡的第一天,首先迎接我的是鹅群,一跨上河埠头,农场的几百只鹅围过来唧唧直唱,热情极了。

在一片白浪间简直使人有点飘飘然了。在这次创作过程中,那可爱的家伙们昂首挺胸、引吭高歌的神态,一直活动在我眼前。要使作品动人,首先要自己被感动,不能忽视的是,在创作中要始终保持你最有感受的、生动的视觉形象,要使对象始终活在你头脑里。我觉得做到这点确实是难。老师说的对,此时要抛开参考资料,指借鉴的资料,不要受人家的影响,要进入角色,把感受表达出来。有些速写中的形象,虽寥寥几笔,似乎是漫不经心的

其实是对象的生动之处,给你发现了,打动了你,在你的笔端自然而然地流露,味道就在此,这是你特有的。但在创作过程中,经反复修改,很容易把那点难得的“宝藏”遗失掉,或为了强调形式而丢其生动之所在。始终不能糊涂,要明确哪一点是最有感受的、想要表现的,应抓住不放,否则,会落于一般,不动人。在表现手法上,我体会是,要始终围绕着主题的表达,一切笔墨、刀触都为塑造视觉形象服务

不能死抱着一种方法,墨守成规,应该量体裁衣,也就是形式要与内容自然地吻合。刻“农家”一画,我觉得木刻创作真是越搞越难,苦于摸不到合适的表现手法,苦心经营、三易其稿。起先,按木刻的常用方法,先铲背景,用大平刀嘣嘣几下,局部效果不错,但矛盾不期而来,版画的刀法语言要统一,当然要有对比。“大刀”已在背景上占领了,也得深入到人物身上、脸上,然而我的主人公是农民,这大刀在他们脸上也那么几下子

农民的健康肤色就没有了,大刀很难刻出灰色,觉得对表现农民的淳朴、憨厚的形象有点逊色。而这幅画接近肖像画,文章应重点做在人物脸部,在这里,方法步骤要改变,先得找到最能表达人物形象的刀法语言,把头部解决,然后再以此语言用到背景以及其他部位,因为相对地讲,背景上多种刀法都用得上,同样,刻人物脸部,老人的用刀比妇女的用刀天地更广,所以还是先解决妇女形象,其他的就迎刃而解。

这点小小的突破,说明表现手法是活的,就看你运用得怎样,是否表达你的立意,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的追求,而对所描写的对象是死是活并不在意。形式脱离了内容,就等于消灭了内容本身。表现农民的淳朴、憨厚可以说是我的偏爱在构图上我觉得不必去选奇猎怪、钮促作态,我几张画中采用老老实实甚至呆板的构图,不过也许正是我的缺点吧

水平的、对称的、饱满的构图,选取了生活中比较朴素的动作,只想更多地着力于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我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寻求完美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创作者力求更好地表现生活内容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