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墙、墀头和单色粉绘
安康一带沿江城镇中,马头墙、墀头是乡土建筑最为显著的特征元素。同时,粉绘装饰艺术也比较突出,一般在建筑的檐下、马头墙上及墀头的上下,甚至窗户的外框都施以灰白的粉绘图案作为装饰,建筑整体飘逸洒脱,灰白分明,清新而淡雅。
马头墙与山墙结合,既有功能上的防火之用,同时也极尽艺术之美。有阶梯状的,也有曲折型的。它们充分与建筑的形体结合在一起,利用正房、厢房两侧的山墙以及门斗两侧设置,在高低错落的建筑组合中,在正面与侧面的相互映衬下,高低搭配,飘逸而洒脱,极具表现力。
马头墙无论是阶梯状还是曲折型的,通常都分为三段,进深大的也有四段的,中间高且长,两侧短且矮。上部以瓦檐收顶呈三角形下部通过叠涩处理逐层收进与墙体同宽。码头墙檐下的部位往往会饰以灰白的粉绘收边。墙体的材料和屋顶材料各有不同,既有青砖的也有夯土的,屋顶除了青瓦也有瓦岩版,但在大面积纯色墙体的映衬下马头墙非常醒目,典雅与质朴共存。
山墙沿纵向两端延伸出去,超过正面檐口的位置而形成墀头,墀头是硬山屋面的典型做法,它既可以承托正面屋檐的出挑,同时也是建筑立面上重要的装饰部位。墀头南北方做法不一,安康一带的乡土建筑墀头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主要通过弧形的线条感,局部简单的砖雕和粉绘来体现形体之美。
墀头大致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挑出的戗檐板,它与马头墙端部的檐口通过叠涩连接。在戗檐板的正面有的装有小幅的砖雕,图案多为嘉禽、人物、花鸟的,也有墨书古诗,简单的则完全用灰白粉绘收边,色彩素淡并不艳丽。中部盘头的位置并没有层层出挑而是内凹呈弧形,使墀头在形体上很有张力。下部为底座也叫凳腿或是花墩。做法比较简单主要为单层或是多层的枭线,有一定的出挑但很少有装饰,重要建筑会在登腿下部通过灰白的粉绘收边。
严谨而赋有逻辑的砖饰艺术
砖饰艺术在秦巴山地安康一带以及汉江河谷中、北部的城固、洋县地区都有运用,但由于汉江以北受到秦晋文化的影响较重,区域内无论是在院落空间的组织上,还是装饰艺术上都具有北方建筑规整而又厚重的特点,特别是砖饰艺术表现的最为广泛和彻底。
区域内规模较大的四合院或是三合院砖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内部为抬梁式,四周为青砖包裹。由于部位不同,墙体、踢脚、台阶和院落中的铺地用砖的规格都不尽相同,同时背面檐下通过砖的叠涩层层出挑,十分讲究。屋顶多以硬山为主也有悬山,正面两端多以砖柱收头,并通过砖的层层出挑形成墀头,以承托挑檐,若是悬山屋面,博风板和檩条均盖有方形或是圆形的薄砖片,预留孔洞钉在后面的木板或是木檩条上,以防止雨水侵袭。院落中堂屋正面,当心间为隔扇,两侧窗格下为槛墙,皆用青砖饰面。
外墙面上从踢脚开始,到墙体直至顶部屋檐下,都用不同的砌法和砖饰。底部踢脚位置为平砌,上部墙身为一顺一丁是砌法,山墙顶部屋檐下用砖叠涩形成凹凸变化几层线脚,虽然简洁但规整而又考究。硬山建筑的正面两端山墙伸出形成墀头,其做法与安康一带的墀头做法不同,形态上更加严谨。上部戗檐板斜置没有装饰,中部盘头并不是弧形,而是通过砖层层出挑形成。下部为底座。考究的建筑会在底座下用砖侧砌,形成框形内部有砖雕装饰,简洁中透着精致。窗下的槛墙上也是建筑中重点装饰的部位,由方砖沿对角线斜拼构成中部图案,四边为导成圆角的窄条砖构成线脚。在木质门窗隔扇的衬托下砖饰的显得更加突出。
同时,影壁也是砖饰艺术体现的最为彻底的地方,按照礼俗文化影壁的修建既可以为家庭招致祥瑞,同时还能起到很强的装饰效果。影壁既有独立设置也有附在厢房的山墙上的,主要以一字形为主。影壁的组成主要可分为壁顶、壁身、壁座。独立的影壁其壁顶做法与建筑的屋顶构造基本一致,附在厢房山墙的影壁则一般没有壁顶。壁身是主体也是装饰的主要部分。
砖雕装饰主要集中在壁身的中部和四角,其它则为素砖沿对角方向铺装,与建筑内部的槛墙铺设基本一致。图案以几何形,花草,动物为主。壁座简单,或用砖平砌与墙体踢脚的做法类似,只是在壁身与壁座交界处有适当的线角收边,考究的建筑也会在交界处进行砖饰雕花处理。
砖饰的大量使用使建筑更具有阳刚之气,同时建筑又通过其它手法如在挑檐枋,梁头、蜀柱、驼峰、门窗隔扇上的进行精美的木装饰或是屋脊吻兽、檐口滴水等装饰,展现了建筑柔美的一面。在刚柔并济之中,不同手法的装饰艺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协调与平衡之间表现出了极强的逻辑性,整体稳重而又严谨。
简洁而又舒展的挑檐
秦巴山地由于雨量充沛,建筑挑檐比较深远,特别是汉江以南地区包括宁强、南郑等地受巴蜀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形态与川北民居相似,因此无论是挑檐的构造做法还是艺术加工都与其它地方有明显的区别,这一区域的乡土建筑主要以夯土墙、穿斗木构件为主,既没有严谨而精致的砖饰也没有飘逸俊秀的马头墙,建筑材料多以原色展现,没有太多的装饰,屋顶主要以悬山为主,挑檐深远,檐下支撑构件简洁明了,整体建筑形态简洁明快,质朴而又舒展。
挑檐是建筑外观立面上最具张力和特色的部分,它不仅通过形态强化了乡土建筑的形体特征,同时也通过檐下结构构件的外露,展示了结构美学达到一定的立面装饰效果。以宁强青木川为例,这种挑檐的做法当地被称作“平盘端凳”,挑檐一般有两步水,也就是两檐椽。从挑檐的构造来看,主要有四部分组成。最底下为平盘既从金柱挑出的枋或是小梁。端登为竖向的构件,下部落在挑出的平盘上,上部则支撑从檐檩向外伸出的第一根檩条。在平盘上部平行挑出的第二层构件为挑头,一端从金柱开始,另一端与端登交叉并伸出直接承托挑檐最外部的檩条。
挑头由金柱开始逐渐向上弯曲,从侧面基本呈一弧线,外端大且高,里端平且细。挑头的弯曲造型符合挑梁的力学特性,不仅粗犷而且具有力量感。挑头直接从金柱挑出,由于挑檐深承托屋檐的荷载较大,挑头则更加粗壮,力量感更强。考究的建筑,特别是沿街的商铺,竖向构件端登,往往下端会雕刻成灯笼、金瓜等式样,平盘上也会通过木线角进行装饰处理,同时挑头外端底部也常常会做成曲齿状。装饰虽然不够精美,但朴素的特质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十分合拍。
精美、质朴的木雕
石雕木雕在秦巴山地的乡土建筑中广泛使用。其中,木雕在工艺上有精粗之分。相比较而言,汉江以北秦晋文化区的建筑,如洋县,城固等木雕相对更为粗犷一些,纯雕饰构件相对较少,特别是透雕,大部分是对结构构件的美化处理。如原公镇的韩家祠堂属于规格较高的建筑,其木雕或是木刻主要在雀替,额枋,门楣、梁头、梁架的驼峰和斗拱的部分有,且图案主要以花草为主,隔扇也主要以几何图案居多。透雕少主要以线条表现为主。
至于大量的民居建筑也主要在正面檐廊的随梁枋端部及门楣上作适当的装饰,其它地方基本没有。东部安康一带深受南方文化的熏陶,木雕工艺更加细腻一些,其装饰题材除了花草,几何图案以外,还有动物、人物以及一些故事情节的内容。蜀河镇的黄州会馆最具代表性,乐楼的木雕装饰可谓达到极致。额枋上部,门罩,梁架之间等等都以透雕为主,工艺细腻而精致,文化气息浓厚。汉江以南地区特别是南郑、宁强一带,木雕较少,除了门窗隔扇有适量的木雕以外其它地方很难见到,只是这一地区两层建筑的檐廊栏杆做法和门罩比较有特色。整体工艺更加拙朴,很少施彩多使用土漆涂刷,乡野气息尤重。
石雕的应用多在柱础,抱鼓石等地方。其中柱础多分为单础或是重础的。单础非常简单,主要为整石做成,基本没有装饰。重础多应用在型制较高的建筑中,有整石雕琢而成,且刀工粗犷,装饰简单。也有上下分为三层的,中间一层收分明显,装饰精美,柱础挺拔而俊秀。抱鼓石是门枕石外延部分,型制上并无大的差异,只是雕刻纹样不同,特别在鼓芯的地方,有的以花草为主,也有以动物为主各不相同。在较为隆重的建筑入口出也常常会放置大型的动物石雕,多以狮子,大象等为主题,彰显建筑的型制规格和身份地位。
匾额和文字装饰
在礼教文化的影响下,建筑既是一个生活的场所,同时也具有象征和教化的功能。文字装饰与建筑的契合不仅可以显示家族的身份地位,增强建筑的意境,而且不同文字的含义也可反映出居住者的价值观念和推崇的道德思想,从而起到凝聚家人和警示后人的目的。题字有阴刻或是阳刻两种,其位置一般在建筑的大门,正房以及牌坊等建筑的门额上。
秦巴山地乡土建筑中门匾题刻的内容较为丰富。有显示门第的。如原公镇韩家祠堂中门房上“明经进士”,牌坊上的“奉直大夫”等。有沿袭古训崇尚道德约束以警示后人的。如“邵闻衣德”、“忠孝世家”、“务本堂”、“百忍堂”、“谨言慎行”等。还有追根溯源,表明家族渊源以明示后人的。如白河县卡子镇的黄家院子门额上的“夏江沿第”等。同时还有表达建筑意境的。如城固原公镇的杏园“素霞深楼”等。其中门匾题刻的装饰风尚在汉江以北的城固、洋县,东部安康沿江一带次之,汉江以南的地区则比较少。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不同地缘格局下对传统礼教文化的接纳和传承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