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涵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展览现场作为20世纪的文化巨擘,鲁迅有很多的头衔,他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是美术家、出版家、收藏家……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多,对美术的钟情,更是让他在晚年找到了另一个“文化战场”。鲁迅是中国现代美术思想的先驱者,同时也是现代美术的研究者、教育者与实践者。他生前收藏大量的中外美术类书籍与刊物,其中英、德、日、俄文美术藏书的版本都是百年前外国出版的美术书籍,今天已经十分稀有。鉴于此,国家典籍博物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联合展出鲁迅的美术藏书,共同推开鲁迅“美术书房”的大门。
展览入口处展厅一角展览现场年,鲁迅在给郑振铎的信里首次表示:“我有苏联原版木刻,东洋颇少见,想用珂罗版绍介与中国。”年1月,鲁迅从一百多幅原版的木刻画中选其中六十幅,编《引玉集》。鲁迅在编印《引玉集》的同时,也在筹划将剩余的木刻再编一部苏联木刻集,并将书名定为《拈花集》,但天不假年,鲁迅很快便去世了。此次展览从鲁迅所藏中外美术典籍中择取精华,也可谓“拈花”,以另一种形式了却鲁迅的心愿,这也是“拈花——鲁迅藏中外美术典籍展”这一名字的由来。
《海上名人画稿》童年求知嗜爱图画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阿长与山海经》,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童趣且求知欲望旺盛的孩童鲁迅,他的天性中充满着对美术的癖好,图画便成为他了解未知的主要途径,这也让鲁迅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仙画谱》《点石斋丛画》鲁迅7岁起便在家塾读书,并开始搜集带图画的书籍。最早得到的图画书是长辈送给他的一本《二十四孝图》,最爱看的是《花镜》(一部关于观赏植物栽培的书),鲁迅从中获得了许多植物学知识。《山海经》也是鲁迅渴望得到的书,视为“最心爱的宝书”,此外他陆续捜集和阅读的图画书还有《尔雅音图》《百美图咏》《百将图》《越先贤象传》《剑侠传》《镜花缘》《儒林外史》《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聊斋志异》《夜读随录》《绿野仙踪》《天雨花》《义妖传》等。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
插画古籍研习传统
鲁迅生于清末,熟谙中国传统古籍,也深知继承传统精华的重要性,所以他很注重收藏中国古代版画及各种画谱、花笺等书籍。年5月,鲁迅初到北京教育部担任美育宣传和教育的工作,教育部长蔡元培注重美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鲁迅在撰写有关美术教育的文章之余,还到教育部举办的夏期讲演会演说“美术略论”。这期间他购买了许多画谱和带插图的线装书,但后来散失了不少,如《徐青藤水墨画卷》《王孤云圣迹图》《罗两峰鬼趣图》《龚半千画册》《黄子久秋山无尽图卷》等今已不存。这些书籍是研究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资料。
《高士传》《於越先贤像传》《诗画舫》外国美术拿来借鉴
二十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在美术上也是闭关锁国,美术发展极其靡弱。年,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东渡日本留学,成为较早打开眼界的一代中国人。他从此时开始收藏外文美术书籍,回国后更是大量购买和收藏日、德、俄文美术书籍。鲁迅精通日语,粗通德文,外文美术书籍是他收藏的美术书籍中比重最大的。从内容上看,涵盖了世界有名的各种美术流派及绘画品种,这对鲁迅美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大影响。版画方面的书籍更是鲁迅收藏重点中的重点,也是鲁迅倡导中国新兴木刻的渊源。
鲁迅藏书中的插图鲁迅收藏的外国美术书籍及画册说到版画,中国版画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30年代前都是复制版画,与现代版画相较,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鲁迅作为中国现代版画的艺术的奠基人,倡导了“新兴木刻运动”,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版画的巨大作用。鲁迅在扶植木刻艺术时,特别重视表现形式要切合内容的需要,他倡导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鲁迅的倡导下,出现了很多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展览现场锐意译介引玉拈花
二十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面前节节败退,在民族危亡与社会迫切需求之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译介西方文明。鲁迅也是中国早期翻译西方文明思想文化的先驱者之一。鲁迅一生翻译作品达万字,可称为名符其实的翻译家。鲁迅从留学日本时便开始翻译科学小说、政治小说及文学艺术作品,其中包含有大量国外艺术理论的文章及书籍。由于鲁迅精通日文,对外国文艺作品的译介基本是通过日文版本转译的,对鲁迅而言,这种复译工作是十分艰苦的。鲁迅的译介在当时对中国文艺与美术领域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年起,鲁迅就开始利用他收藏的版画编辑版画书刊,在他的美术实绩中,编辑出版中外美术书刊是他晚年最着力的工作,这使得中国木刻青年有了所参考的外国版画书籍。这些书刊分别选取了德国凯绥·珂勒惠支、比利时麦绥来勒、苏联及日本等国家名家的版画。
鲁迅一生与书为伴,他亲自设计的书刊封面60多种,题写书名30多个,而且对书的扉页、题花、插图、版式、开本等方面非常讲究。既注重西方先进思想,又注重中国传统元素,将二者融合,达到了自然创新的效果。在民国书籍装帧史上,鲁迅也是著名装帧设计师。
鲁迅译著展品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