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来看看,这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年画形象,你们还认识吗?还能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
年画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朴素的风格和淳朴的信仰,寄托了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历经千年,年画作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今仍然在民间流传。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视角的改变和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年画被不少人贴上了迷信老气的标签逐渐被人遗弃。
贴年画这一传统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国内一线城市甚至已经很难找到年画的身影,很多年轻人也已经不认识中国这一传统国粹了。
我们的年画真的很low,很老气吗??
别急着回答,咱们先来看看这几组挂画。
看到这些年画的第一眼,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都被惊艳到了。没想到,咱们眼里不起眼甚至有点土气的中国传统年画,经过一番用心的装裱,挂在墙上,竟然这么好看!
看着墙上的年画,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扑鼻而来,色彩浓烈鲜艳但不会让人觉得媚俗。因为素材的传统复古,反倒又增添了几分淳朴和厚重,简单一幅画就打破了空间的沉闷,同时又奠定了沉稳朴实的基调。
传统和现代,在同一个空间内,没有制造冲突,反而意外地得到某一种和谐,让人感受到了另一种小众别致的美。
按捺不住准备下单买年画的朋友,暂且忍住。小编先和大家做一个年画介绍,大家对年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以后再去挑选,自然也会更清楚哪一类年画的样式和寓意更符合自己的喜好了。
以下为正经的年画小科普(多图预警):
起源和发展
中国年画,相传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居多,故年画也包括门神在内。
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是班姬、赵飞燕、王昭君、绿珠的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虽然年画在宋代已经具初具模型,但它的真正形成则在明代。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年画在明朝也由此发达起来。
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
清代人才辈出,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印制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之“西洋之剧场”就是。
民国时期直至现在,张贴年画逐渐发展成了新年辞旧迎新的一种传统,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年画的出产地
年画的出产地,一向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县的寒亭;南方是在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他们的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个市镇,地处大清河的下游,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由明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以前,每年要卖出二千万份以上,行销于华北和东北,远至西北的新疆各地。如齐建隆、戴连增、美利记等字号早年所印的年画,在内地即已成为珍品,在海外更难得一见。
山东潍坊寒亭(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素以生产木板年画面著称,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杨家埠的木板年画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传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全村出现了永盛、公茂、吉盛、万顺、广盛泰等十几个字号的画店。到清朝咸丰、光绪年间,发展到作坊百家。画种过千。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
传说,明朝后期有位太监回杨家埠探亲,从宫中带回一幅彩绘门神像,乡亲们十分喜欢。当时有个能画善刻的人,巧妙地把它临摹下来,雕成木版,涂色印制,使乡民们也贴上了皇宫的门神像。从此,木版年画在杨家埠逐渐盛行。
其次就要说到寒亭年画。寒亭镇是山东潍县城东北约四十里的一个小镇,但年画的制作并不在寒亭镇内,而是在寒亭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里,其中以西杨家埠最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余家经营年画,多半只是家庭的副业,专门以此为业的不过几家,其中以同顺堂一家为最大,资本雄厚,出品除行销于山东境内各县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自东北各省,西则直到郑州一带。
江苏苏州桃花坊年画
再次是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其开业年代约在太平天国以后,当时与天津杨柳青、广东佛山,是鼎足而三的年画名产地。除了苏州各地是它的销场中心以外,更远及湖南、湖北和云南、贵州、闽、赣诸地,若干年来始终如一。
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外,还有滑稽年画和常识年画。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六童闹弥陀、怕老婆等,皆有讽刺意味。后者如:十二生肖、百鸟图、五伦图、西湖十八景、岁寒三友等,都可供人查考和欣赏。
广东佛山年画
最后便是广东佛山的年画了。佛山原是南海县一个大镇,其年画销路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民初之间,以农村为主要销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并远至南洋群岛。但在对日抗战以前,因为商业地位逐渐被广州取代,佛山的年画产业也逐渐开始衰落了。
四川绵竹年画
除了上述南北两大年画中心之外,四川的绵竹市也产年画;但只行销于四川内和西南若干地区。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
年画的制作和分类
大抵年画的制作,木版比石印更富情趣。首先是构图的设计,木版年画往往更迎合大众喜好,主题以吉祥喜庆居多,永远占着行销的首席地位。
但木版不易保存太久,用过几年就得重新翻刻,每翻刻一次不免失去部分细节。后来改用木刻套色,再之后改用了五彩石印,虽纸质和颜色都变得拙劣,却年画依然代表了民间最朴实的艺术形式同时承载了美好寓意,而且取价低廉,所以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如今,随着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年画也跟着出现了很多新样貌,所选取的题材,也多至数百种。抗战前后的新年画,叫做月份牌,便是由杨柳青与挑花坞的木刻画蜕变而来。那时画人物的推周慕兴为巨擘,次为徐咏青的风景画、谢之光的时装美人画,郑曼陀、杭挥英的仕女画,都富有时代的气息,他们也都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名手。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加工多少和生产时间会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旧时,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其实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发展直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也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不少年画会作为门画张贴,背负“神祗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
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旧时,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会采购一批年画,由大门到厅房都会贴满各种色彩喜庆、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让家里充满新春欢乐喜庆的氛围。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童鞋,今年春节不妨也给家里添置几幅年画挂画吧!如果预算宽裕,大家可以直接购买传统工艺制作的年画成品。某宝现在的成品年画挂画还比较少,建议大家可以联系生产地的朋友帮忙购买。
还有一种更经济实惠的办法:找好高清图再找一家靠谱的店铺帮忙打印装裱,一来自己喜欢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二来定做的成本会比直接购买成品实惠很多。(当然,我们更应该支持我们中国的传统工艺,为保护传统民俗出一份力,如果经济允许,还是鼓励大家购买原产地成品哦~)
最后,有个提醒给到大家:年画装裱一定要留白!
为了更好的与现代家居实现风格的融合,年画装裱的留白真的很重要。大家可以对比看看下面这张图,一边有留白,另一边没有留白,视觉效果差别真的很大。
不做留白的这幅画,会让人感到压抑不透气,而留白的这幅则收敛了锋芒,风格不会因为过于突出而破坏整个空间的平衡。
再放几张美图,让大家参考参考吧~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忍不住剁手一波了?不说了,小编要去搬年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