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来主义到融合创新,来这个展探寻鲁

确诊白癜风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553220.html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念鲁迅对中国版画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发表周年、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特策划“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8月15日起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展览为期两个月。

此次展览共展出相关展品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0余件(组)。展览共分三大部分:一、张国魂之现象,二、起国人之美感,三、冀美术家之出世。分别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从国外美术作品中吸取新意;开办木刻讲习所,举办展览,促成中国新兴版画发展的脉络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梳理出鲁迅以美术启迪国人灵魂的美育思想、在现代美术领域中默默耕耘的实践,展现鲁迅卓越的艺术素养和美育理念,诠释了鲁迅为中国新兴版画所付出的心血,对民族精神的指引,而他所培育的一代代版画家的成长和新兴版画作品在抗战和新中国建设中的贡献,更验证了版画是“为大众的艺术”。

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提前探馆,看看此次展览都有哪些佳作?

01

张国魂之现象

童年鲁迅特别喜欢阅读带有图画的书籍,甚至描摹影写过其中的很多绣像。这些带有图画的书籍,充满想象力及传统美学特质,开启了鲁迅对于美术的热爱,他因此收集了不少类似的书籍。他深知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性,成年后,其艺术收藏更是扩大到汉画像石拓片、笺纸、年画等各类中国传统艺术。

《山海经》,地理类古籍。原30篇,今存18篇。作者不详。约为公元前二世纪所作。现存为晋郭璞注本。鲁迅日记中所记版本,一为清代歙县项氏群书玉渊堂依宋本校刻本;一为《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成化六年()刊本。本展品为光绪十四年()版。

绣像,本指用丝线刺绣而成的佛像或人像。明清以来通俗小说流行,书首或卷首、回首常附雕版印刷的(后也有石印)线描人物图像,也称“绣像”。鲁迅自幼喜爱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并描摹了《水浒传》等很多书籍的绣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北平笺谱》,鲁迅、西谛(郑振铎)编。年北平荣宝斋印。木版彩色水印图谱。全书六册。

02

二、起国人之美感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他所提倡的“拿来”是汲取国外文艺中的精华,而去其糟粕,吸收利用,成为融合创新的新艺术。鲁迅收藏中外美术作品与艺术类书籍,研究与翻译国外艺术理论,编辑出版多种版画作品集,这些工作为中国新兴版画家带来了新启示。

《近代美术史潮论》,美术史论著。鲁迅日记又作《美术史潮论》。日本板垣鹰穗著,鲁迅译。年1月至年1月连载于《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五期至第三卷第五期,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全书分为十节,附插图幅,内容介绍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至20世纪20年代近代欧洲美术界发展的历史,对欧洲美术界各流派的作家作品都有详细的评述。

《引玉集》及三幅原拓,苏联木刻作品选集。鲁迅以“三闲书屋”名义据作者手拓原作编成。日本东京洪洋社珂罗版精印,年5月出版。鲁迅认为这些作品主要是用中国传统宣纸交换所得,“所以取‘抛砖引玉’之意,谓之《引玉集》。”

03

三、冀美术家之出世

“进步的美术家,——这是我对中国美术界的要求”。这里,鲁迅提出了希望进步美术家出世的愿望,而版画也成为其“中国有新兴美术”的代表。他深知版画对于当时中国的作用?“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

鲁迅作《无名木刻集》序,鲁迅序言中写到:“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这些作品,当然只不过一点萌芽,然而要有茂林嘉卉,却非先有这萌芽不可。”

《无名木刻集》,木刻作品原拓集,刘岘、黄新波合作。年3月上海无名木刻社印行。

上海MK木刻研究会致鲁迅信。年5月18日,MK木刻研究会致信鲁迅,请鲁迅为其编辑的《无名木刻集》题写序言。

《大众号角》罗清桢作。罗清桢(-)广东兴宁人。年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习绘画。后回广东梅县任中学教员。年从陈铁耕处看到鲁迅赠送的木刻画册《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从此开始木刻创作。年出版《清桢木刻集》,内收《起卸工人》《挤兑》《淞江公园》《劳动者》等10幅作品。

来源:上海虹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