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刻,展风采黑白木刻课程线上展览

老师有话说

《黑白木刻》是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木刻版画的发展和艺术特点,认识木刻版画与印刷工艺原理。掌握木刻版画在画、刻、印三方面所包含的艺术规律与技巧,掌握黑白木刻的基本制作方法与步骤,在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艺术修养。

该选修课虽不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但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可能是很需要的课程补充,无论是作为印刷知识的入门还是对图形创意的构成原理,亦或对雕刻技术的了解都是有很好的帮助。

黑白转换训练是该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程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分两个阶段进行:对自然形态的黑白归纳和在此基础上的黑白转换。自然的转化,而不是再现,其本身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对于17级视传专业的学生,原本对木刻版画是零基础的同学,经过四周的线上教学,大家热情很高也很努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是可喜的。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在后续课程中刀法与刀法组织运用上能取得更多的收获!

廖笑焱教授

.3.17

学生作品展览

17视传本3班鲍雨薇

本学期学习了手工艺黑白木刻画课程,我本以为这只是描绘神佛而已,但是在廖老师的教学指导下才了解到,黑白木刻还可以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且它不止有黑白两色,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工具、疏密关系等在一个平面上表达虚实,是真正的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艺术!

该作品灵感来自于奋斗在疫战前线,争分夺秒地与病毒作斗争的医护人员。作品表现了疫战紧张的气氛,通过黑白木刻的方式,直观简洁,具有视觉冲击力,以传统的表现形式向前线人员致敬,表达心底的感谢与敬畏之情,也表现了全民疫战必胜的信心!相信春暖花开之际我们一定能相遇在温商校园!

17视传本3班陈瑀

通过对黑白木刻的学习,我对版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幅画最亮眼的是一朵盛开的花,灵感来自于阳台的植物,虽然因为疫情我们只能呆在家中,但是仍要像花朵一样具有生命力,笑对生活。通过对黑白木刻初步的学习,我已经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于是便用黑白转化的方式表现出这幅画。

17视传本4班戴圣杰

处于黑白木刻学习的起步阶段,我在家中选取了一株生长茂盛的盆栽作为主角。在这次的作品创作中,我不仅感受和了解到了木刻的独特风格,而且还运用和学习到了木刻中独特的光线用法。

17视传本3班洪林静

这两幅是黑白木刻关于光的处理作业,画的是田野中的稻草人。虽然只有一个稻草人,但是它并不孤单,身后的田野、山丘和有时飘过的云彩都与它相伴。它有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不惧风雨,不畏烈阳,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样的意境源于生活中那些独立自主,不畏困难险阻,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人们。我用了木版画中光影的黑白转换的手段来表达了稻草人清晨、午后、傍晚的三种形态。通过廖笑焱老师的指导,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木刻版画中光影的处理方法,也学习到了除素描光影之外另一种表达光影的方式。

17视传本4班柳又齐

黑白木刻最直观的特点就是黑白分明。处于入门阶段,想要处理好风景的黑白关系并不是那么容易。作为黑白分明的入门素材,大气层以外的照片似乎是个不错的入门选择,于是我就尝试着使用宇航员的照片。以上就是我这幅作品的灵感来源。

17视传本3班汪晨昕

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很有趣的定音鼓的故事。阿根廷的音乐家毛里西奥·卡赫尔的《定音鼓协奏曲》在谱子的最后标明,要让演奏者用尽全力一头扎进鼓里,放在鼓手左边最后的一个鼓就是为了最后的那一个音,来完成演奏的。很希望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用黑白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就产生了这幅作品。

17视传本3班王媛庆

这幅作品主要选取乡野作为主要场景。图中,牧童牵着牛在耕地上,远处村庄炊烟袅袅,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灵感源于吕岩的那一首《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我最终选择以黑白转换的方式表现,想带给人一种别样的视觉效果。希望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大家初步感受到黑白木刻的魅力。

17环艺本1班徐嘉慧

这幅作品是国外一个插画家利用黑白线描的方式展现出的简单极致的房屋画面。房屋不仅仅只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个家。我把复杂化的瓦片和错落有序的窗户利用黑白两个颜色进行区分,白衬黑,黑又反过来衬托白。另一幅创作作品则是依据临摹作品反过来主观将黑处理成白,白处理成黑,依据画面进行调整。恰恰相反的是,这两幅同样的房屋线条作品在视觉冲击力和感受上却是截然不同。

来源: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团委·学生会艺术展览部

编辑:谢诗怡郑梦菲

初审:金琪琪

终审:黄玉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