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10月2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中央美术学院、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大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隋丞先生策展的“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在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可以清晰地看到新的思路和特色,呈现了近年来学院版画更为多元而不失深度、稳健而富于活力的学术维度。参展艺术家覆盖了“八大美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综合类院校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作品形态兼顾传统版种与综合技法、图像印刷实验媒介等,模糊了版画既定概念属性,体现了学院版画国际化和当代性的特质。展览同时进行了学术研讨,“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将陆续推出展览研讨会专题演讲,本期为刘庆元教授的《关于木刻实践的一点体会》。
《关于木刻实践的一点体会》
刘庆元
我这次给大家看到的作品是—年来几个时间节点上的作品。我在发言之前,我想回应刚才蔡枫老师关于“搬家”的说法,我觉得蔡老师说得非常好,这是对艺术创作状态的一种生动的比喻。我想补充一下,当你搬家的时候,还有一个值得你不得不翻箱倒柜去反复寻找的东西,就像找一把钥匙,可能这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原点和初始。
我的工作方式可能跟在座的各位或许有一些不同,我在多年来的跨领域实践工作中,仍然保留了木刻作为媒介表达语言的特点和比较质朴的气息,因为我觉得这个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更为可贵,也是另一种“硬碰硬”。当时我们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在建立的时候,教学人力资源就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组合而成的,包括国画、建筑、新媒介艺术、影像和电影、工业设计、人类学、艺术史等等,我就算是一位木刻工作者,在这样背景下建立的实验艺术,其指向就有些不一样,比较多元和游弋。我这么些年做的作品也跟工作的指向有密切关系,我经常参与介入很多不同类型的文化实践,也从事一些策划和组织工作,我从来不把自己放在一个圈层艺术家的小波浪、小涟漪里面。因为这对我并不重要,或者说我用自己的日常实践去证明/接近——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刚才听到黄洋说起他的黑白木刻方法论的时候,我们或许有类似的经验,我们共同追求/接近——什么是质朴?什么是直接和应对。但是我个人更趋指向当下,这无疑是一个冒险也是一个挑战。我记得九十年代我刚毕业的时候,一度和从事当代艺术实践的前辈朋友考虑过成立一个艺术小组,包括当代艺术、木刻和写作。当时我们还考虑用木刻和影像、写作的方式进行艺术实践。因为种种的原因我们没有成立,因为我们宣布成立当天就把它暂停了,或许还没有准备好。但我一直保留使用木刻的方式,在使用中学习使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觉得今天是一个传播中的现实比现实生活更真实的时代,我们在看一幅画、一张照片、一段新闻、一段文字表述的时候,你是否身在其中,以何种方式回应“在场”?我确实在很多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学习、映照、研究至新兴木刻运动以后,学界不同领域对中国学视野下的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研究和讨论,包括当代中国的艺术。我发现在使用木刻进入当下的时候,是要去掉一些东西的,去掉一些个人很容易把控的一种情趣欲求、得失,或者是一种过分的,自己爱自己的状态,到底什么样的知识生产、自我技术足以来填补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巨大的精神虚空?我想要相信是不同类型的工作链接,所以我参与了很多跟建筑、设计、音乐、文学之类的活动,城乡往返。打个比方,如果说木刻与文学、与阅读息息相关,就得自发组织文学活动,所以我在很多年前就支持、参与组织了很多文学活动,我们一直坚持做,我提供一系列的视觉服务和内容组织,这些视觉内容成为设计、语言和文本,一种时间档案,这是出击而不是副业,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个人认为的学院版画教育,最重要的是一个主动工作和问题意识的自我挖掘、展开自我工作基础的建设方式,我们经常在教学当中会说什么是委托的工作,什么是不委托的工作,换句话说在你的生命过程中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不被委托的工作,但你不得不做,白做也得做,做了就不会白做,这是个人意图和动机使然。而接受展览、任务的时候是被委托的任务,木刻可以起到为其他文化提供工作服务的特点,这也是新兴木刻运动给我的启示,它总是在适合它的地方出现,它始终要从墙上走向街头,从画框里逃逸,要足够顽强和变通,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我不是一个媒体决定论者,我不认为把木刻变成其他就是一个所谓的边界跨越,我很警惕被时代、媒体和行业代言。回到刚才我说的那句话,在搬家的时候,什么值得你反复去找,就像找钥匙一样,永远找不到,但是你不得不找,这就是源点。今天是一个迎头撞击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出现,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坏的问题,这个变化不一定是坏的变化,但是对问题的判断和应对越发需要智慧和改变。在这个时刻怎么样做一个学院知识分子,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怎么样不安于现状继续低头潜行,这需要个人和社会无止境的相互博弈、协作和批判(自我批判)。我说得很严肃,版画的学习就像在一个不同时间维度下的通识基础课程,当你经历过系统版画实践的训练之后,你或许会自问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版画的工具意识、劳作意识、包容开放和吸纳的思维方式等等,会让你自己找到自己工作的方向,自观本身。很多版画系出来的同行都可以行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版画自有它的公共属性和传播方式,这或许就是学院版画教育的特点,这方面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
第四个刚才很多前辈、老师说到的要突破边界的事情。我读书的时候,我记得我们班有同学复印王华祥老师的木刻作品,把它放大模仿研习,当时我觉得没人能成为第二个王华祥(王老师在8、90年代的木刻意识可谓独树一帜),必需要走自己的路,自己觅食撞墙,所谓听别人的话走自己的小路、斜径,向过去、传统民间文化、文本、向真实的生活学习和阅读,正视局限。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个劲儿就会成为另外一个被设定被塑造的自己。如果在今天重新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在想自己也会变老,也会变得日益保守,开始在乎利益得失,所以在我不得不变得保守之前,仅就某种局限性艺术而言,应对和燃烧,狂热的自我训练和保持开放的工作意识,或许就是自己与世界谈判的唯一方式。
最后,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我觉得现实生活已经给了你做不完的题材,题材并不重要,命名交给时代巨人,真实留给自己。我觉得今天策展人的方式很好,主动提出让大家说真实的话,不说套话、行话,少说一模一样的话。另外,很多年前都一直在说,版画不被市场、业界重视,不被主流。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又不是搞产业搞规模经济,不用拿来反复来回,当你需要的时候它自然会出现,这就是艺术家/写作者的状态,这种状态无疑是无法用文字、言语去表述的一种状态。
这大概是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10.26在“当代学院版画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庆元
年出生于重庆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美协实验艺术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
刘庆元的个人作品参加了第10届法国里昂国际双年展,第8届上海双年展、第7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成都双年展和//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刘庆元个人先后出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丛书-图像:叙述与再现》、《碎片——-》、《复制者》、《你的表情就是我的符号》、《中国名师技法教案—速写讲稿》、《复制的图谋》、《匠器》等。
参展(部分)
“第四届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深圳,中国
“街道博物馆”,罗马21世纪当代美术馆,意大利
“运动中的视觉——第五届国际城区影像节”,深圳坪山美术馆,中国
“行动造就未来——联合国粮农组织艺术项目”,北京艺术工厂,中国
“记忆之链——当代艺术邀请展”,佛山领尚美术馆,中国
“城市共生——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南头古城,中国
“上海艺术设计展——新物种”,上海西岸艺术中心,深圳华美术馆,中国
策展
“另一种设计”,深圳华美术馆
“物是人为——考工、立异和斜出”,广东美术馆
“窥视……放大——新视觉艺术节”,深圳华美术馆
“复制的图谋——第五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广东画院,珠海古元美术馆
“唯心造”,扉艺廊广州
“现在是过去的未来—广州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珠海古元美术馆
“穿越—”,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青年画院
获奖
年《你的表情是我的符号》获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奖
年纪录片作品《泥中有我——中国海南黎族制陶术》获法国第八届国际手工艺电影节“文化遗产奖”和全国教育影视大赛一等奖
年“开放的姿态—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优秀作品奖,广东美术馆
年“广东省版画展”,铜奖,广东美术馆
年“首届广东省版画展”,铜奖,广东美术馆
著作
《你的表情是我的符号》,安徽教育出版社,
《复制的图谋》,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匠器》,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图像:叙述与再现——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丛书》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碎片—刘庆元木刻作品》,中国作家出版社,年
《复制者》,扉艺廊年
《中国名师技法教案—速写讲稿》,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收藏
广东美术馆、广东画院、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观澜美术馆、深圳华美术馆、珠海古元美术馆、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馆、英国木刻基金会和相关画廊机构所收藏。
《片段-》
木刻
cmX60cm
刘庆元
—
《片段-》
木刻
cmX60cm
刘庆元
—
《片段-》
木刻
cmX60cm
刘庆元
—
《片段-》
木刻
cmX60cm
刘庆元
—
《片段-》
木刻
cmX60cm
刘庆元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