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作了阿诗玛入木黄永玉版画艺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
    

说起“阿诗玛”,人们总会想到这样一幅侧面人物肖像: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头饰下,一束织穗垂落到肩头,烘托了青绿色的上装,并共同映衬出端庄秀美的少女脸部。这幅肖像在简约中透出了丰富,在丰富中却又很简练,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创作出这个经典艺术形象的艺术家,是97岁的著名画家黄永玉。作为上海首届“海上风华”美术季活动之一,“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近日在中华艺术宫开幕。黄永玉用毛笔为展览亲撰《前言》,其中写道:“这辈子,我最倾心的地方莫过于上海了。”

此次展览也是继年8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黄永玉木刻展基础上,延续“入木”主题,策划的上海站同名巡展。展览以黄永玉第一人称叙述开启,串联了其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期间的近幅版画作品。为了给上海观众更好的观展体验,展览根据中华艺术宫展厅空间重新思考布局,增加“黄永玉与上海”文献区,同时结合“肖像主题”“插图主题”与“经典主题”三大展厅专区,力图全面、完整的勾勒出这位艺术大师的版画发展叙事与创作面貌。

上世纪30年代,由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盛起。少年黄永玉因木刻家野夫的《怎样研究木刻》一书,开启了自己的版画创作之路。少时离乡,辗转多地,其中于上海的短暂一年,却是他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

年,黄永玉来到上海。“来到上海,打开眼界,看到那么多延安木刻家的作品……一个那么大的局面,那么新的世界,呈现眼前。”至今黄永玉回忆起上海的那段经历,总是带着别样的感慨。在上海,黄永玉加入了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并担任理事,其作品数次参加了中华全国木刻展。他交游广泛,不仅认识了李桦、野夫、陈烟桥等木刻界的前辈,交往了巴金、臧克家、楼适夷等文学名家,还认识了诸如黄裳、汪曾祺等一群年纪相仿的挚友,以及与张正宇、张乐平、黄苗子、陆志庠等漫画家来往紧密。

越来越多的文学家朋友邀请黄永玉为其小说或诗歌创作木刻插图。展览中陈列了他为表叔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的《翠翠与爷爷》《花环》等插图,以及为“九叶诗派”女诗人陈敬容诗歌《逻辑病者的春天》作同名木刻等。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黄永玉先后在台湾、香港工作,年受邀回到北京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筹建。身处新旧更替的变革点,黄永玉尝试在新兴版画创作与教学中寻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语言。他深入小兴安岭森林,创作了诸如《小鹿你好》《初进森林》《新的声音》等大量森林题材的版画木刻;他被派往荣宝斋学习中国传统水印木刻技术,与身在北京的齐白石交往,并为其刻制了一幅水印套色版画肖像;他还在云南路南县额勺依村住了两个月,以村里的彝族撒尼妇女普支委为模特,创作了经典的“阿诗玛”形象。

进入上世纪60年代,黄永玉不断拓宽中国新兴木刻的审美与维度,创作了如《春潮》《花城》《葫芦信》等代表作品,其版画风格逐渐倾向于浪漫美学范式的回归,为当时的版画界带来了一股新风。到了晚年,黄永玉虽停止了版画创作,然而手中刻刀促使了其养成了从不松懈的习惯,他尝试转向更多艺术语言的可能性探索。正如他在题为《入木八十年》的心得手记中所说:“一刀一刀小心往下刻,深怕出现差池。”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19日。

栏目主编张琪

责任编辑倪莉琪

摄影曹之光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