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关于木活字章的制作,将一个个小木块放到模具里码好固定,用毛笔在木块上写反字,待字墨干了以后再用小刀一笔一划的雕刻,一刻就是一整天,别看就几十个字,却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雕刻完。这让我想起以前在历史书上学到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的。印刷术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我们一般知道的是活字印刷,但是木活字基本上没有听说过,起初,宋代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但是雕版印刷有很大的缺点,刻板费时费力;存放不便;文字出错不易更正。然后到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解决了雕版印刷的这个缺点。
而今,这项文化技术的传承已经在消失,而在一个古村落中,还存在着活字雕刻的技术,但是实际会操作的仅剩2位匠人了,该村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木刻活字印刷村。
王超群,61岁,他是王氏家族木活字印刷第23代传人。他将墨汁用棕刷刷在磨具上,将一张宣纸铺在上面,拿棕刷轻轻的扫动,模具上的字慢慢的就浮现在纸上,拿起宣纸,透着光,上面呈现的是繁体老宋字,古典又带着淡淡的墨香。
他说,制作字模,得用一种特别的木材——棠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可百年不烂。曾经,木活字就是因木材遇水易膨胀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效果不佳,而未成功。
木活字最难最具有灵魂的便是刻字,秘诀八字:反手,先横,次直,后撇。要练得一手好反字,起码得有五年工。
刻完了就到检字,上百个字一个个排如同大海捞针,费时又费力,王超辉家有一套捡字秘诀,“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所有“君”字部首,及字形与“君”相近的字,放在字盘同一行;把带“王”字部首的字放在第二行,以此类推。
最后就到排版,排版既要分类型,又要遵循祖法,序、跋、志等文章,要按古籍格式排版。
“传统文化可以不盛行,但是不能忘记”,这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谨记的,切莫让快速发展的时代将传统文化抛掷在后。传统文化是历史沉淀,也是一个国家的招牌,就如同鸡蛋里的蛋黄与蛋清,没了它们就是一个空壳。
我也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是小时候爸爸找人雕琢的,那枚印章表面雕刻有精美的纹路,是一个狮子,仔细看能看到雕刻的痕迹,虽然不是木活字,但我觉得用手一笔一划的雕刻都是工艺,具有匠心。
用手雕琢出来的东西都具有特别的意义,是现代机器无法代替的,机器制造的再精美都没有手工雕刻的富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