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5日,我们称作达.芬奇的天才诞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
从这一年开始,约翰内斯.古腾堡开始发明了新的印刷术,几年后他和合伙人一起印制出版了古腾堡圣经(GutenbergBible)。
自古滕堡——何普风等人开启的这个新时代,直到年世界上第一幅摄影照片出现之前,铜版画独霸天下。这一特殊的画种,无论在艺术史上,还是对于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与普及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载体和介质。
比达.芬奇晚出生一百年的利玛窦(MatteoRicci,年—年)来到中国时,晚明时期的中国人已经接触到了铜版画,皇帝和知识分子们通过这些印刷品了解了西方世界,但无论是铜版画,还是油画技法的传入,始终未能撼动中国早已建立的美学理想以及绘画的法度。
题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乾隆平定西域的得胜图》系列铜版画之一
只可惜,自元以后的中国画坛,除了对前人做出总结性的研究外,始终未能逾越并且再次建立另一次美学层面与形而下的艺术高峰。
壹影响世界的“铜版画”
大约年,丹尼尔.何普风在德国奥格斯堡,将制作盔甲上的蚀刻(etching)技术用于版画创作后,蚀刻版画开始盛行。
与传统的金属凹版雕刻(雕版engraving)相比,画家本人完全不用像以前那样,用金属刀在铜板上刻画,或者干脆外包给金匠来刻版。因为不需掌握金匠必备的雕刻技艺,这吸引了许多画家参与版画创作。
何普风所作的德国风俗版画
“铜版画”——利用雕刻,或蚀刻在金属板上制作的凹版印刷版画——开始在欧洲大流行。它可以复制、便于携带,以其作为载体传播的艺术作品、人物形象、宗教教义、科学知识等等,从此不再为精英阶层所独享,也开始面向大众。
因为有丢勒这样的大师参与其中,西方版画积累了丰富的绘画功底,逐渐与依然以木刻、石刻版画为主的东方版画,走了一条不同的发展之路。
在丢勒之后,尼德兰地区老彼得.勃鲁盖尔(年—年)的时代,蚀刻版画已经从个体创作,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产业。而在勃鲁盖尔之后一个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年)则将这种技术演变为更为成熟的艺术种类。
伦勃朗一生留下过多幅蚀刻版画,除了已介绍过的雕版(engraving)、蚀刻(etching),外还有一种干刻(drypoint)的技法,就是拿金属笔在金属板上“绘制”,这种刻画出来的线条很浅。
伦勃朗能够娴熟地使用这三种方式进行创作,他还利用板面本身残留的油墨来晕染和塑造空间和阴影,从而塑造出一个更为丰富的黑、白、灰的艺术世界。
丢勒的版画作品
而这时,法国巴黎已经悄然成为欧洲版画的中心,著名的雕版师都云集于此。
自古滕堡——何普风开启的新时代后,过了三个半世纪,另一项重要的“蚀刻”技术开始出现,孕育这项重大发明的并不是德意志的莱茵河谷,而是在欧洲新的艺术之都——巴黎。
人类不再用笔、刻刀来描绘图像,而是让光线来完成这项任务,这项被称为“日光蚀刻法”的发明,让人类开始学会用光来作画并记录世界的瞬间、传播信息,这项发明极大地影响了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文明。
贰第一幅照片的诞生
年,一位名叫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JosephNicéphoreNièpce—年,也译作:尼埃普斯)的法国人,在勃艮第自家的阁楼上,将自己发明的感光材料——敷上一层薄沥青的锡板(一说白蜡板)放入暗盒,在曝光超过8小时后用熏衣草油混合汽油对沥青进行冲洗,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幅用“光”蚀刻的画作——我们称之为:照片。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照片:勒格哈的窗外景色(ViewfromtheWindowatLeGras)-27年现藏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涅普斯在28岁时,就开始研究如何用感光材料制作出可以保存图像的实验,在成功获得照片后,他试图向英国皇家学会介绍自己的发明,但论文被驳回。
两年后,一位比他小22岁的青年人成为其合伙人,这位名叫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Daguerre,—年)的青年,当时的主要职业是舞美——就像吾国青年时期的冯导那样,为舞台画背景的画家。他在年左右,设计过一种“西洋镜”,可以用特殊的光效展示全景画,有点类似于投影仪,但这他距离发明照相机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
达盖尔与涅普斯的交往,从年12月开始,他们在涅普斯的庄园内签订了一起研发摄影术的合同。这有点类似年前古腾堡与弗斯特(JohannesFust)、彼得·舍弗(PeterSchoffer)的合作,此后的故事相比古腾堡结局完美,但也充满曲折。
年7月5日,68岁的涅普斯去世,依据合同规定,涅普斯的儿子有权继承其专利,但这个儿子无意此道。
此后,故事的版本是,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专利,在年由法国科学与艺术学院购买。这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公布这项发明,法国政府授予达盖尔法郎年金,授予涅普斯继承人0法郎年金以示奖励。
于是,年8月19日,就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摄影的诞生之日。
采用达盖尔摄影术拍摄的坦普尔大街街景年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也被称为达盖尔摄影术——Daguerreotype,其原理大致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进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进行显影,再用普通食盐定影后,得到一个被记录在镀银钢板上的正像。这种图像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但当时的曝光时间通常需要2、30分钟。
当时因为曝光时间过长,如果要拍摄人像,被拍摄者需要坐在安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上,这也许可以解释,这位摄影术的发明者,为何本人留下的照片很少。以下这幅采用达盖尔摄影术为他自己的留影,拍摄于年,如今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Louis-Jacques-MandéDaguerre(French,–)年
叁铜版画,东西文明的一次碰撞
可以说从古腾堡的时代,一直到达盖尔摄影术出现之间这近年间,铜版画成为和文字相当的一种重要信息传播途径和手段,也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的艺术发展。
到明清之际,西方的铜版画开始传入中国。这其中的开拓者之一,当属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年),他刚好比达芬奇晚出生一个世纪,其活动时间大致相当于我此前介绍过的样式主义画家埃尔·格列柯。
利玛窦从欧洲带来的版画,描绘了各类建筑、风俗,成为中国人了解欧洲文化的直接窗口。
晚明时期中国的画坛领袖董其昌(—年)与利玛窦有过交往,但这位提出“南北宗论”中国文人画的倡导者,并不为利玛窦所带来的西方绘画技法所打动。
倒是另一位名叫曾鲸(—年)的福建莆田画师,在南京等地从利玛窦传播的西方绘画中吸取了可参照的技法,形成了以“如镜取影,俨然如生”的“波臣派”,这一派因曾鲸字波臣,因而得名。
曾鲸的画法依然沿袭了传统中国绘画中的笔法特征,用墨线勾勒人物五官,用线条参与造型,但又引入了西方用淡墨渲染阴影达到凹凸效果的技法。
这幅故宫博物院所藏曾鲸的《葛震甫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曾鲸为明代文人葛一龙所作。
此图立意构图遵循了传统绘画的法度,而其中人物鼻洼、双颊处层层渍染,表现出凹凸层次,便是波臣派的独特风格。波臣派此后影响了传入日本的黄檗宗肖像画风,间接丰富和发展了日本浮世绘的形成。
《葛震甫像》故宫博物院藏
《葛震甫像》细部
在此后过了一个世纪,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年)再度东来,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御用画家,他和自己的弟子遥接曾鯨的波臣派,融汇东西,创立了“新体派”。
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影响中国主流画坛。
而就在郎世宁在世最后十年,距今两个半世纪前,发生了一次中法官方的文化交流事件,而这次合作的重要介质,便是铜版画。
从公元年开始,乾隆皇帝遣军西域,历时四年,两次平定准噶尔叛乱、一次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为了纪念这场胜利,他不仅在北京举行了庆祝大典,还命当时任职宫廷的四位欧洲画师郎世宁,王致诚(DenisAttiret-)、艾启蒙(IgnazSickelbarth-),安得义(JoannesDamascenusSalusti?—年),组成一个创作团队,绘制成16幅《平定西域得胜图》,挂在当时接待外国使节的紫光阁大厅里。
乾隆皇帝此前看过来自德国奥格斯堡雕刻师菲利普.鲁根达斯(GeorgesPhilippeRugendas—年)的版画,他从中获得启发,决定将这些画作复制品送往法国制作成铜版画。
《平定西域得胜图》铜版画系列之一
这套铜版画从年在法国开始制作,历时12年,直到年才全部完工。是在当时路易十五的御用雕刻师、铜版画家尼古拉斯·科钦(Charles-NicolasCochin—年)指导下完成,由当时法国最优秀雕版师勒—巴斯(JacquesPhilippeLe-Bas,—年)和他的学生赫尔曼等人负责雕刻。
科钦在18世纪,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法国的艺术界,他在年正式成为宫廷御用的设计师和雕刻家,从年到年任法国艺术学院的秘书长,年升任为学院院长。
这套乾隆《平定西域得胜图》图的铜版画,在如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处都藏有部分。此后,为了满足欧洲人对中国风的需求,勒巴斯的学生赫尔曼,重新印刷了这批系列版画,在原有16幅版画基础上,增加了8幅尺寸较小、景色平静壮丽的皇室典礼图像。这一幅《中国皇帝的庆典》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皇帝的庆典》之一
由中法两国官方贸易机构定制、两国顶级艺术家们共同完成的这组版画,成为中西绘画风格交融的典范。
在为大家介绍勾勒完从15世纪开始,对西方艺术影响深远的铜版画——这一特殊的画种和与之相关的代表人物之后,我将继续书接前文,为您介绍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时代,影响德国文艺复兴绘画的第三位大师——小荷尔拜因。
有关这位大神的故事,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