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漪湖的传说
张幼宏
前段时间,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有关南漪湖的短文,前几年也曾看到过一篇。综上两篇,唤起了我童年时在村里大树脚下、竹林纳凉,或是冬日里围在一起烤火时,从一些高龄长辈那倾听到的一些有关南漪湖的记忆或传说。假如有一天南漪湖能得到开发,不知道这些能否给南漪湖的建设提供一点点有价值的人文、历史、地理上的线索。
南漪湖坐落在宣城市的东北方向,分东湖、西湖和南上(现在只分为东、西湖)。东、西湖的界限是由宣城市南湖乡朱村北面的北山余脉延伸至湖心划分而成,这个余脉的尾端即是南姥嘴(东西湖见图1)。据说,南姥嘴很久前曾有一些规模不小的寺庙,影堂香火长相续,应得人来礼拜多。而在寒冬酷暑或者一些恶劣的暴风雨天气,当东湖和南上的渔民到西湖作业捕鱼后无法返程,就可以到庙里躲避风雨、取暖、纳凉。最重要的是,有时候渔船遇到风浪打进船舱,导致食物全无,庙里可以提供斋饭给渔民。
相传庙前广场的旗杆上挂着一条木刻的小船,清晨时分,寺庙附近的渔民下湖捕鱼前,都会来到庙前的大香炉进香,再看看旗杆上的小船是否粘有水草。如有,他们今天就不下湖作业;如无,就去捕作。传说小船上有水草就预示着今天可能会有大风等恶劣天气,如无则说明今天风平浪静。
笔者今年五十四岁,童年时听我村里的一位老人说,从南姥嘴到对岸的西边木村(关于木村,我在百度地图上看了下,并没有这个村子,相应位置有个胡村。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传说有误差,二是胡村以北的部分湖面就是当初的木村,可能因为湖面扩大而被淹没了),有一座用青石条砌成的长桥,他在十七八岁时,湖面仍有部分桥面,当时他给人家帮工打渔,有时候在残桥边休息。这老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世时八十五岁。这座桥是沈村周边青草湖一带水域的渔民前往南姥嘴寺庙进香许愿的必经通道。最热闹时,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渔民香客来到寺庙,烧香祈祷神灵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返回后回到沈村街上西街头广场万年台前,观看由江北无为州过来演出的大型庐剧。当年的沈村街市景热闹程度不次于当今。
至于为何南姥嘴至木村的石板长桥会沉入水底,这要从明朝时期刘伯温建造东坝一事说起。
明朝时期南漪湖并没有这么大,北起狸桥的昝家台、黄龙嘴,往东南延伸到裴村,往西到新沟嘴,再往西至许家嘴,再由许家嘴往北,经木村、大金山至郑村,然后由郑村到南姥嘴(明朝南漪湖见图2)。
传说明朝时期,也就是现在棋盘乡的贡村正东方向到毕桥镇的绵羊山水面之前,是当时最大的财主沈万山的庄园,庄园的南面延伸到毕桥古镇,为沈万山的大片牧场;庄园向东直至飞鲤;东南至毕桥镇顶端的的蒋顾村,都是沈万山的土地,由数以万计的佃户租种。笔者小时同村里的伙伴捉鱼摸虾,曾多次踏足传说中沈万山庄园旧址,就是现在绵羊山往西至贡村的水面之间两块相当大的湖心硬滩,硬滩之上水草都没有,光秃秃的,四周是竹竿插不到底的污泥。
传说当今棋盘乡贡村全是贡姓家族,和沈万山家族庄园相隔不到两里地(贡氏家族、沈万山庄园土地看图3。传说沈万山有良田三十万亩,而南漪湖丰水期总面积才32万亩,由此看来传说确实有点夸张)。贡家是一个依山傍圩的大村落,是这片区域的大姓人家,也有一部分农田和沈家毗邻接壤,期间或多或少也为田间琐事与沈家造成一些摩擦纠纷,久而久之,两家成为针尖对麦芒的死对头,而历次冲突的结果,总是以贡家吃亏而告终。虽然贡家势力也不容小觑,怎奈沈家家业更大,实力更强,仅凭贡家的实力还无法在与沈家的冲突中占赢。贡家势必要拔掉这根眼中钉,贡氏家族后来商议,要想和沈家斗,贡氏必须要有人能出人头地,否则以现在的身家实力是斗不过沈家的。所以贡家就在家族挑选那些思维敏捷、聪明伶俐的男子暗地里送到外地读书培养。经此韬光养晦,多少年后贡家终有儿郎榜上有名,做了官。又经过多少年的官场磨炼,再加上贡家倾财相辅,终于爬到了京城的天官高座。
据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期间,贡家的这位天官大人便服回乡祭祖扫墓,其间无事,在本村里转悠,发现村里乞讨要饭之人总在眼前晃过,衣不蔽体,光着脚板,乞讨人中还有一些中壮年。天官大人顿时心生疑惑,为何中壮年人也出来要饭度日,难道就无事可做吗?
于是他上前拉住一位中年人问个究竟。这位中年人哀怨地说:我们也不想要饭,原本我们也都是渔民,常年以捕鱼为生,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方式下湖捕些鱼虾,到南漪湖周边岸上的村庄换些食物回家度日。可是这几年大财主沈万山家也雇佣百八十号渔人,用一种一丈多高的网衣,两三里路长的大网,从湖东下网到湖西岸边,两端各四五十人用一种木质的绞绳架收揽绳索,拉动大网。这种网下到湖里,湖里所有各种小型渔具如不全部停止,都将被毁得踪迹全无,我们渔民只有在岸上农忙的季节才有机会下到湖里捕捞些鱼虾。现在是清明时节,岸上农时未到,沈万山家的大网还在湖里作业,他们一网要得五六天。东西一网、南北一网,我们小渔民是无机可乘,一家老小家里没有一点食物可以充饥,无奈只能上岸要饭。这位天官大人听罢,唉的一声长叹,最终说道:“又是沈万山!”
话说沈万山仗着万贯家财称霸一方,财大气粗,趾高气扬,经常说出一些目中无人的话,做出一些目无法纪的事情,把“我走路不沾天边,吃饭不靠老天”这样的话常挂在嘴边。就在这年冬里,小雨夹雪的天气过后,天气回暖阳光灿烂的一天上午,大财主沈万山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着一个青年马夫,出了庄园往南边方向,也就是现在的金汤圩北埂、草屋脊下面往北,到沈家的大牧场转了一圈,回庄园时,又转了一圈他的大粮仓。过了粮仓墩,再过一座桥就到了他的庄园,马骑到桥中央时,沈万山突然勒住马匹停了下来,回头望了望自己的大粮仓,想着自己的万贯家财以及万顷良田,面带笑容对天大笑一声说道:“我驴驼钥匙马驼锁,何年何月穷了我?”话音刚落,身后马夫不合时宜的接了一句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茬:“你架不住一条人命三把火。”沈万山一听,话都没吱一声,举起手中的马鞭朝着马夫劈头就是一鞭。马夫一个冷不防,想不到沈万山出手这么凶快,往后一倒掉进湖里,沈万山策马过桥回了庄园。在一个隆冬里,无人施救,马夫很快被淹死了。
原来这位马夫是贡家物色的一位小青年,通过各种途径安插在沈家的卧底,好不容易接近了沈万山,什么贡献没做出来,倒还送上了一条性命。消息一出,传到西边的贡家,贡家连夜命人快马加鞭前往京城禀报。天官大人接到书信天官一看,心说好啊,沈万山啊,沈万山。
就在当晚,天官挑灯书写两封奏折,等到天明上朝启奏皇上。
这第一本奏折内容主要是说宣城有位大财主沈万山,欺压百姓,亲手打死人抛尸湖中,这是其一;其二,用一种叫做上打飞天禽兽、下打螺蛳蚌壳的大网,大鱼小虾一把抓,极大的挤压了捕鱼空间,迫使南漪湖周边的渔民无法生存;其三,沈万山庄园南边有大面积的牧场,里面养了上万头膘肥体壮的马匹,看家护院的打手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他这是在招兵买马,大有起兵造反的趋势。这是沈万山的三大罪行,望皇上细想明断以防后患。
第二本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兴建东坝水利。天官大人在和当时的工部大人闲聊时知悉,溧阳、金坛一带每遇洪水季节,由高淳固城湖倾泻直下的洪水冲毁房屋,淹没农田,泛滥成灾。天官大人就问:“难道就没有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了吗?”工部大人说:“有啊,只要在高淳固城湖往东的河流水位落差比较大的地方筑起一道坝埂,挡住南漪湖、高淳湖、固城湖往东的河流,就能永保溧阳、金坛一带不受上游的洪水泛滥。”贡天官大人一听,原来这样。贡天官又问了一句工部大人:“听说近几年苏州的丝织贡品和建造宫殿的金砖都不能按时运抵京城,是不是也与此事有关?”工部一听:“是啊,金坛、溧阳、无锡、苏州一带桑农的桑树和制作金砖的窑堡都被洪水冲毁。”贡天官接着说道:“大人何不跟我一道各书一封奏折启禀皇上,奏明此事,一来解决百姓疾苦,二来确保苏绣织品宫殿金砖如期不误的运抵京城。”
由于天官大人和工部的两本奏折,都触动皇上的内心,于是皇上斟酌再三,最后准奏。之后由工部督办,在固城湖以东河流水位落差大的地方,筑起一道大坝,因在固城湖以东,起名东坝。
这样东坝一造,南漪湖的水位逐年升高,数年以后,沈万山的庄园农田年年水淹,迫使沈家慢慢的将财产转移到下游的苏州一带发展。贡家这个韬光养晦的计策,在两家斗了这么多年后终于赶走了称霸一方的沈家,此策一举双得,不仅拔掉了眼中钉,更提升了自己的仕途政绩。
自此,南姥嘴至木村的石板桥也逐年慢慢的淹没在水底。
(作者系郎溪县毕桥镇湖边组村民,文史爱好者)